【摘要】
鲁思·贝本梅尔的这首歌反映了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到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1.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2.
3.非暴力的第一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阅读感受】
我想很多人说话都有这个问题而不自知吧,觉得自己说的是事实,也就是观察,但实际上却是评论,而且言过其实的结果必然让对方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做出友善的回应。如果我们的沟通常常带着评论,势必会造成沟通的障碍,这样词不达意或者言过其实的沟通过程,也肯定得不到一个很好的沟通结果。
反思我在与老公女儿的日常沟通中也经常会犯这个问题,比如用“过去一周你只擦了一次微波炉。”而不是“你从来不擦微波炉。”或者“你擦过吗?你擦过几次啊?(质问语气)”。再比如:“宝贝,你今天午觉有点睡不着的样子,妈妈背痛腰酸,抱不动,有些累了,需要休息,你自己睡吧。”而不是“宝贝你今天睡觉真的很不乖,我好烦,你啥时候午睡能自己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