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电影大卖,感动了无数人,每个人都想起了自己的“李焕英”,影评也随着满天飞,我也来凑个热闹。我不是一个专业影评师,不会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分析电影,只是针对故事本身发表一些浅浅的看法。
1.妈妈也曾年轻过
电影本身传递了一种信息,妈妈也曾年轻过。故事是从贾晓玲穿越到妈妈年轻的时候开展的。她们从母女变成了姐妹,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不是像和父母在一起,总觉得的有代沟,两姐妹一起做事、干活是多么和谐和有趣。但其实呢,我们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妈妈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我们年轻人喜欢做的事,妈妈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做。妈妈是从我们的年龄段长大的。母亲们为什么现在不那么追求新鲜感,追求时髦了,因为她们身上多了责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家庭,照顾我们的生活。
作为已经30岁的我,我的妈妈确实成为一个中年妇女。她不会再在乎衣品,不会再在乎饰品,对自己唯一在乎的就是发型,可能中年妇女最大的爱好就剩下烫头了。她更多的是考虑家庭,考虑孩子。我们的每次通话她最关心的就是我是否生活的好,总是提醒我不要熬夜,保持锻炼。虽然每次都是重复的话语,我也是尽量耐着性子听完,告诉她我一切都好。在她们年纪,最关心的就只剩她们的孩子了,其他的都是小事。
2.不是妈妈不理解你,而是你不理解妈妈
我们总觉得时代不同了,她们过时了,她们的想法落伍了,根本无法理解我们。但我们不曾想过,我们现在的想法,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有过,也想过,也追求过。翻过来想想,其实不是她们不理解我们,而是我们不理解她们。我们还没有到达她们那个年龄,无法与她们感同身受,而她们却能轻而易举的猜透我们心思。她们阅历、经验、教训要远远多于我们,妈妈经常说的一句,“我告诉你的都是好话”。只是我们还无法理解这些好话。
3.在妈妈眼中,你永远是她的孩子
在我们看来,人都是独立的人,人都应该为自己活。而母亲不是,母亲都是为孩子活。有了孩子,母亲的生命就是为孩子而活。我们的学习、工作、娶妻、生子,哪一个她不操心,哪件事她不付出。时间、精力、财力全都贡献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对自己永远都是凑合就行。从我上大学起,我就成了我们家花钱的主力,上学的学费,毕业后租房,再到买房,再到还房贷,这些钱的背后,哪个没有母亲的身影。
现在,自己工作了几年,有了一点点小积蓄,总想回报母亲,给母亲买这买那。但总是换回一句话,“浪费这钱干啥”。母亲的付出不是想要回报,也不是她不喜欢你给她买的东西,而是在她眼中,你永远是她的孩子。她愿意永远为你付出。
从上大学后,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陪伴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又因为疫情,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看完《你好,李焕英》,总想回家陪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