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感觉一年比一年过的快,365天一晃又过去了。当我每天听到进出小区门口语音播报的天数时,才更能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年度总结又要好好梳理一下。在这一年里我的工作中主要围绕课题研究、薄弱班级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课程、指导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展示研讨活动、评审等五项工作;生活方面主要是加入两个省级协会、跑了一次马拉松、钓鱼、孩子上大学、自主学习等五项事情。
俗话说:走前人走过的路往往不会走弯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今年在蒋老师的彼岸团队点拨下,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和教师与技术装备发展中心的两个课题都成功立项。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省级课题立项的荣光,现在回头再去看看我在省基础教育课题的申请平台上,2013年和2016年两次提交的材料发现,原来的课题申报书写的是多么的烂,与现在比那是千差万别,自己都不敢直视。
第一,工作层面。
我每一年都会对省级课题立项或结项的题目进行品读,从中我发现几点规律。1.题目结构要高度凝炼,表述准确,用词要新颖,字数不要太多。2.课题研究内容要符合当前发展前沿,不要再去研究那些别人已经研究透了的东西。3.课题研究要解决真问题,问题更要从真情境中产生,尽量少人云亦云。4.课题研究申请书要严谨对待,不要有任何瑕疵。总之,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不仅要掌握其中技巧,更要懂得用心思考,你的研究之路方可有收获。
记得薄弱班级计算能力提升工作也是我平时教学常挂记的事情。在2024年上学期,陪着孩子一起每日计算、专题计算、综合计算,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已经从原来和另一个班相差十几分,到现在持平,因此,我暑假也专门以“个性化教学的思与行~用科研思维提升数学薄弱班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题,在九江学院和柴桑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讨会上分享,给了许多一线教师不一样的启发,在教学中碰到问题用研究的思维解决,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但是下学期我没有继续跟进,原因有二,其一学生已经厌烦,有点抵触情绪,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转换形式;其二,我也想再观察他们的计算能力会不会倒退,这个学期该任教老师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对他们个别指导,班级成绩反超了另一个班,但老师给我反馈,他们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学生们数学学习上的绊脚石。
本学期继续执教四年级的同步思维训练社团课。因为上级的双减政策有所调整,本学期的社团课由原来的一周一次调整为一周二次,教学的内容是相同,学生是二批,这样调整后学生的受众面就增加了一倍。我教两批学生,一批是15人,另一批是17人,因为我们学校是采用抢课的方式,所以真正愿意抢着上思维训练课的学生不多,更多的是他们没得选,才无奈来到我的课堂,最终的结果是一批人里面只有2~3个人愿意动脑筋思考,这让我有点无奈。但我还是认真备课,精心制作PPT,用心讲解,全心批改,最终在学校社团考核中获得优秀社团等次。2024年上学期成功举办了数学周活动,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了不同的数学活动。先是在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中进行的计算能力大赛,又针对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一年级开展了数学作业展示评比;二年级进行乘除演绎大赛;三年级进行数独比赛;四年级进行讲解大赛;五年级进行尺规构图大赛;六年级进行思维训练比赛,通过不同的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受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又要注重数学思维的开发,学生们在活动中增加了对数学的理解,从而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今年第一次参与市级教学资源评审,每人要看一百份试试和几十个视频,任务量还是蛮大的。通过对试卷和教学资源的评审发现如下几点现象:第一,市级作品都要经过县区级评审推荐才能到市级层面评选,但有好一部分试卷作品不符合格式要求,如版面错误,文字有错别字,下载水印,没有解析,或直接下载等问题,从这点可以看出有些县区是没有通过评审的,估计都是通过人情推荐上来的,从侧面反应出有些一线教师不花心思用在制作作品上,想着用偷鸡取巧的方式获得竞赛证书,同时也反应出县区工作人员职业操手不够规范,履职不尽责。第二,有些录像课的设备技术不完备,有的声音小,听不清老师讲话;有的画面模糊,观看效果不好;有的板书过小,看不清字的内容;有的教学设计环节不新颖,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的教学效果不明显,缺少学习深度。通过以上几点,可以反应出我们的教师不注意技术呈现水平;磨课次数不够,课堂水平不高,没有精品意识。
12月初的时候,我们区研训股屈股长在群里发布了各学科在一年中的区级教研任务的通知。作为兼职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我,第一时间和小初全职教研员魏老师商量,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怎么安排?通过沟通我们至少要开展二次区级教研活动,确定下来后那就开始干吧!魏老师提议先让两位老师上一节《10的再认识》同课异构课。她学校的黄蕾老师有一节现成的课,让我物色另外一位教师上一堂课。当我把这次上课任务告诉这位老师时,老师反应比较强烈,一是说黄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怕自己尴尬;二是这节课黄老师已经磨得很成熟,怕落差大。我也考虑到这些,最后我们确认上一节《9加几》的课。但与魏老师沟通后,她那边不愿意再来磨这堂课,于是让我们上一节大单元教学同课异构活动,所以我们确定以《20以内进位加法》单元来设计一堂课。确定主题后我们团队一时半会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于是我找罗青老师、朱欢老师沟通,最后我在罗青老师给我的一份资料中确定了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框架,就是以让学生理解运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加法为主线设计的《“石”分有趣》这堂大单元教学起始课。
第二,个人层面。
首先是今年加入了两个协会组织,第一个是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加入这个组织没有什么多高的门槛,但是加入后参加了两个相关活动。其一是参加了一次一天的学校心理督导,这也是我第一次深度参与。一天下来一共对九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督导,整体感觉这些孩子在心理方面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还是在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遇到了困难,一时间产生情绪或身体上的变化。通过与他们交流中,首先与他们产生共情,然后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方法,有些孩子都能欣然接受,但有些孩子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状态,需要进行更深入专业的督导。这一天下来我感觉还是消耗了很多卡路里,给人的感觉还是蛮累的,也给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其二是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心理健康帮扶。这是省协会与学校共同合作的助力帮扶项目,给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这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第二个是江西省楹联协会会员。这是以弘扬楹联文化,与书墨结合为载体的组织,这与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对身边遇到的事、人、物等等,会创作一些自由诗有点关系。所以,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加入了,希望在里面能学习到专业的楹联创作知识,提高自身对楹联的理解能力。
跑马拉松一直是我想尝试的运动项目,但自己对跑步一直都是懒惰地应对的,心中一直都想说服自己,每周至少要跑一个五公里,慢慢加到十公里,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但我却做不到,可是内心又很想去挑战,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我是2021年第一次在鹰潭的龙虎山半程马拉松挑战成功,那一次是第一次跑了自己的极限路程,下午还去了乐平市参加了一个活动,自己都觉得比较担心出状况,还好一切正常。第二次是2024年在上饶的半程马拉松,但我明显感觉自己没有第一次感觉好,成绩也比第一次差了十多分钟。想想原因一是平时真的没有煅炼,跑下来之后双脚大腿很痛;二是更不要谈煅炼的密度,使得自己的耐力和双腿的肌肉支撑力都不够。还可以证明自己煅炼少带来的后果就是2024年我参加的梅岭40公里越野赛也因为双腿肌肉抽筋而退赛。所以,2025年我参加了九江半程马拉松,我一定要从春节后就要开始至少坚持每周跑一个五公里,直到完成十公里。
钓鱼是我周末休息的一点小兴趣,说兴趣也许有点牵强,说实话我对钓鱼说不上特别喜欢,当然也不是一点都不愿意去,记得小时候就用竹子当杆子钓鱼的经历还记忆犹新。2024年上半年我进到了一个朋友的钓鱼圈,里面一共有8个人,有同事、有大学老师、有私营老板。我们每周都会组织一次野钓,主要钓点在玉丰、南矶山等鄱阳湖周边。群里有4-5个人是非常积极地参与的,因为他们还经常夜钓,而我也是理解不了他们哪来的精力,我自己是没有这么好的精力去这样钓,周末的时候我就想好好的在家休息,所以,我的出勤率是最低的。对于钓鱼我是最随心的,我不会没钓到鱼而不开心,没鱼的时候我会一直坐着;有鱼的时候也不狂不喜,所以,给他们的感觉我是不太爱钓鱼的人。到年末开总结大会的时候他们都会提醒我提高出勤率,我感觉这给了我无形的心理负担,钓鱼对我而言只是舒缓压力的方式,但让我增加了焦虑就没有必要继续参与了,于是我还是决定退出了这个钓鱼组织,按自己舒适的方式生活就好了。
今天两个小孩都参加了高考,高考前是没有给孩子太多外推力,因为推了也没有用,他们也不会听。但是高考后却非常急盼着快快出分,我根据他们平时的学习表现,女孩子的学习动力还是很明显的改善,可我也知道她的专业排名不是很理想,所以,我对她的录取目标是冲公办本科学校。而男孩子的学习动力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今年又是参加普通高考,要考到470分左右的普通本科线是很难的,所以,只希望他尽量考好点。当分数公布后,女孩子的分数超出了我的预期,经过二次排名后向前进了近一千名位置,但整体排名还是不具备优势的,最终被河北传媒学院音乐表演(钢琴)专业录取。寒假回来她跟我说:要是当时考专业的时候像现在每天弹琴2小时以上,考试排名不至于这个样子。我想她自己也找到了当时学习的一个状态。男孩子的成绩与我的预期还是差了一点,但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根据前两年高考情况,我经过与他沟通,让他去参加定向士官的报考,于是陪他检查身体,矫正视力等,他也显示出比较积极的态度。但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非常低迷,家长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一切都是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标准,很多上了普通本科线的学生也来读定向士官这个大专学历,使得体检线一路高飞,所以,我儿子连今年的体检线都没有上。想到让他去读一个大专,又是在虚度这三年,出来还是一个大专学历,我还是不甘心,于是我有了让他出国留学的打算。我认真地与他交流,让他认真地考虑,得到他确切的答复后,最终让他去韩国大邱加图力大学读计算机信息工程本科学历教育。
自主学习是我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事情,今年也不例外,除了公派的学习外,自费也参加了一些学习。首先是暑假参加在长沙市明达中学举办的第九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营。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没有了首次的神秘感,也缺少了参与的热情,但是也让我见识了一个个育人的温情故事、一个个育子的成功先例以及一场场教育的异样精彩盛宴。这使我的眼见宽了,对教育认识广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也高了。然后是12月份参加在江苏徐州举办的全国名师工作室高峰论坛,在学习中也领悟到最前沿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也见识了名师工作室构建模式,同时也领略了吴楚文化的遗风瑰宝。每一次出行虽没有看到什么实实在在的收获,但印在内心深处的永远是你的见识,可以让你在教育领域独见其身,不会人云亦云,这就是成长最好的见证。
第三,梳理2024年目标达成情况
1.继续完成新网师的课程学习,参加一些义工工作。(2024年春秋学习的四门课程都没有通过,参加了批改作业和评论志愿者也没有跟进,所以还是不能报那么多门。秋季就没有续报,新网师的课程学习就此终止。)
2.听书60本,同时撰写10本500字读后感。(没有完成,今年蔡珍老师一次都没有发起组队,自己也没有主动发起。)阅读纸质书10本,同时撰写每篇读后感1000字以上。(没有完成,只读完了2.5本:一本是谢云老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写了读后感;一本是数学老师怎么进行教育写作,写了读后感;另外半本是朱永新老师的教师的阅读是成长的天梯没读完。)
3.每周观课一节线上优质课,撰写观课随想500字以上。(没有完成,只听了一次,写了随想。)
4.继续参加至少一次自费外出旅学。(已完成两次。)
5.发表一篇专业或管理论文。(没有完成)
第四,制定2025年个人成长目标
1.主动发起12次樊登读书,每月一次,争取每次写一点感受。
2.阅读纸质书6本,两个月一本,每本写一篇读书心得。
3.观线上名师课堂12次,每月一次,每次撰写听课总结一篇。
4.用umu创设小学数学专业成长初探课程:《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概况》有可能再创设中级课程:《小学数学新课标与我的教学》。
5.编著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示范课例一年级全册供全区使用。
6.至少参加一次自费外出学习。
7.加入南昌市硬笔书法协会。
8.录智慧作业微课3节。
9.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篇。
10.自己磨课2节(一节已在构思《绘制简单校园平面图》,另一节待定,大单元教学的可能性大)。
11.AI场景下的融合运用教学资源2-3节。
12.设计一套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水平评估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