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书,读的都是个人提升类的干货书。偶尔看到有人推荐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正好自己书库里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就打开翻了翻。经典的书都有一种魔力,翻开就停不下来。
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有很多干货,但是写的却不是那么“干”,是润物细无声的给你讲道理,让你感悟的同时,也领略到文学的力量。不像我之前读书的那些干货书,虽然干货很实用,但是读起来总感觉干巴巴的。
读这本书,感触最深的就是《谈读书》和《谈作文》这两篇文章。虽然是很多年前的文章和观点,但放到今天,依然很实用,一点也不落伍。这或许就是经典,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
读书到一定解决,我开始希望改变身边的人,让他们也一起读书。可是大部分朋友的理由都一样:太忙,没时间。朱先生在《谈读书》开头就说:难道每天连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吗?哪怕一天你能读三四页,一年下来也能读好几本书了。
现在的这个社会太浮躁,诱惑太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太少。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太慢了,太浪费时间了。现在的人都喜欢走捷径,喜欢吃“快餐”:几分钟的干货短视频,几百字的干货文,“21天学会......”,“三天改变.....”。
曾经的我也喜欢看这类视频和文章,可惜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烂,没有任何的改变。读书确实是一个很苦闷的事情,而且读书确实“见效”比较慢。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做事浮躁、动不动就放弃的我,为什么能把读书坚持下来了。要知道,以前就算是玩游戏,我也从来没有坚持过一周过。
关于读书,朱先生的还有几个观点:
一,书是读不尽的,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我们读书要谨慎选择。读书新手经常会犯这种错误:不知道哪些书该读,哪些书该放弃。有些书明明读不下去,还要咬牙坚持,非要读完不可,结果白白浪费时间。就算是再经典的书,只要读不下去,就马上停下。如果你咬牙坚持,可能会失去读书的乐趣,很多新手就是因为这原因,没有把读书坚持下去。
二,凡是值得读的书,需读两遍,一遍快读,一遍慢读,以批判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我认为好的书,不只是读两三遍,而是要经常翻阅。读过好多遍的书,不一定非要再从头到尾读,只取最吸引你的章节读即可。利用碎片时间,读上一两章,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读书需记读书笔记,原文是“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读书想要记忆深刻,读书笔记是少不了的。以后我们读书越来越多,温习的时候,可能没有时间一本一本的去读,这个时候读一下读书笔记,也是不错的选择。上下班坐地铁的时候、等人的时候、吃饭时等饭的时候等等,3-5分钟看一篇读书笔记,时间还是够的。
《谈作文》这篇文章里,说到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之前也读过不少关于写作的书,不管里面的内容有何不同,改稿在这些书里面都是重中之重。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无不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只有经过反复打磨,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其实改稿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仅可以应用到写文上,还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万变不离其宗,在一方面做的精细,别的方面也一样会精细,人生也会过的精细。
改稿也是对自己对读者的一种尊重,我们每做一篇文,都倾注我们很多的心血。其他不说,最基础的错字、病句修改是要有的,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如果里面错字连篇,语句不通,不仅不尊重读者,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