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在前台值班,图书馆坐了几个爸爸,都是送完孩子没回家,等孩子上课的。
平时基本都是妈妈们送孩子来上课,我准备利用这个周末和妈妈们再聊聊,增强下情感粘连,没想到都是爸爸来送孩子。其中只有一位我能对上号的,别的都不认识,我该咋开场呢?
我迅速回顾院长讲的经纬网分析,虽然我不咋会用,对“交流媒介”我还是用的比较顺手的。此刻我该选择啥做“交流媒介”呢?
我看了一下几位爸爸,都在聚精会神地刷视频,着实不太好轻易打断人家,再看他们面前,都没有带水杯。于是我知道该咋做了。
我倒了几杯水,放到他们面前,还没等我开口,他们都说,老师太客气啦,谢谢!
我:不客气哈,孩子在咱这儿上课,大家到这儿也别客气,有啥需要只管提,我们不管能否做到,都可以商量。接送孩子也挺辛苦的,你们喝口水,踏实在这儿歇歇。我平时工作做的不够好,只顾去教室管孩子,很少跟咱爸爸们沟通,还真不知道咱家孩子都是谁,这是我的失职。(先给家长一个态度,让爸爸们主动介绍孩子是谁)。
于是几位爸爸开始说孩子是谁,好在我熟悉几个孩子,于是打开话题。
第一步,我先简短而精准地把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说了说(建立在对孩子了解的基础上,精准定位一两点,切忌用泛泛的词汇,比如态度可好,表现不错等),爸爸们频频点头,一致说,老师对孩子们太负责的,观察的太对了,孩子就是这样子。
院长说过,我们不管干啥,要用专业征服别人。我们在家里养育自己孩子不能用“你真棒”“你真牛”,在学校里面对学生也不能用这类词来评价学生。
自我认为,我和爸爸们的开场还不错,爸爸们都把手机放在桌上,开始专注地和我聊。
第二步,建立在对几个孩子了解的基础上,一对一进行沟通针对性问题。
其中一位爸爸说孩子没有内驱力,我扮演闺女,他开始和“闺女”沟通,想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然后我扮演爸爸,他扮演闺女,沟通之后,他真诚地说,原来我都是在跟孩子讲大道理,没有去感受孩子,怪不得没用。听阿莲老师这样沟通,对孩子肯定有效。
然后孩子下课后,我又和孩子沟通了半个小时,孩子回家就拽着妈妈做学习计划,主动让妈妈做监督人。孩子爸妈都很开心,晚上爸爸和妈妈又来学校,问我跟谁学的家庭系统教育。我把院长的视频号推荐给他们,希望他们逐渐走向系统成长的道路,做科学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