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人们印象中应该是这样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上一顿大餐,到了晚上边吃月饼,边赏月,或许还可以吟诵几句中秋的诗句,假如再来点儿桂花酒,那就更妙了。这情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再平常不过了。可这样的中秋,对几十年前的一个普通农家来说,却是极大的奢侈。那时农业机械化还没有普及,家家十几亩地基本都靠人力,中秋佳节恰处在农民的秋忙时节,好多农家忙得顾不上庆祝节日的喜悦,更顾不上享受节日的清闲,而是在地里忙着,这一年里,最苦最累,莫过于中秋。
秋分前后,地里庄稼都相继成熟,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农民们喜上眉梢,也急在心头,他们急着收获,急着把这一年的收成早早运回家。收获的好时节就那么几天,庄稼人都知道。只能抓紧干,不能等的,那是真正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哪家因为有事错过了收获的最佳时机,就会惹来村里人的嘲笑:“瞧,就他家的庄稼还在地里长着呢!”不仅如此,时机一过,那地里收成也会大打折扣,那些玉米秸和花生秧会干枯,如果再赶上雨水,成熟的果实很可能会发芽,尤其是花生会掉很多粒,根本就无法再从地里起出来,所以家家都起早贪黑卯足了劲干活:收完花生玉米红薯,还要抓紧把冬小麦播下。这短短的十几天,农民们忙得似乎都没有喘息的时间,这就是忙大秋。
到了八月十五,家家也会买上几块月饼,可是有时候顾不得在家里放上桌子摆上盘子很讲究的吃,只能在地里,坐在田间地头,咬上几口月饼,再喝几口白塑料桶里的凉水,一个挨一个的农活,让一家人坐下来吃口热乎饭都成了奢望。经过几天的劳累,家家把玉米花生都收回了家,院子里没处放了,成堆的花生秧只能码上房,小山似的玉米堆满前院后院。这时,不仅要抽时间摔花生,剥玉米,还要忙着种小麦,种小麦是比较费事的活,比较慢,先撒匀粪,然后豁垄,撒种,接着人站在耙子上,把地烫平,再人工用耙子一点一点的修平整,最后,人还要拉着石头滚子来回压几遍,这样一连串的活,往往需要六七个人手。有时候种小块的地,一上午要搬几次家,种地的东西要装了卸,卸了装。这样,经过几天的忙活,终于把地种完,不用再天天往地里跑了。
可是在家里也并不轻松,每天要上房摔花生,下房剥玉米,这些活儿也要抓紧干,不然赶上下雨,花生和玉米会发霉,所以干起活来,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等站起来,才感到腰疼腿麻。白天忙一天,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因为都想快点干完,剥好的玉米最后要用水桶一点点的递到房上晾晒。等都晾干了,玉米入了囤,花生装袋递下房,大秋才算告一段落。
经过了十几天的苦累,活儿忙完了,可不知不觉中,中秋也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有的人家这才想起来还没好好的过过中秋节,于是赶集买来菜和肉,一家人一起做好一顿大餐,安安心心的坐下来,高高兴兴兴地吃着,一边过着迟来的中秋节,一边庆祝着丰收的喜悦,这时候,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是最开心的,也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