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跟我说他儿子最近把她气哭了两次了,原因是孩子吃完饭后干点这个干点那个,就是怎么催都不写作业,催急了还发脾气,然后已经半夜12点了,还没写完作业,孩子不睡觉妈妈肯定也得陪着。同事着急的并不是孩子作业太多写不完,反而是没留多少作业,却拖来拖去拖到后半夜才写完。
很多家长都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在旁边不停的催促,家长越催孩子越不耐烦,这也确实不能怪家长,因为孩子的确是太磨蹭了,催他他慢、不催他他更慢,只是家长不能不管啊,管也没有其他办法,只会去催促他了。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印象,一件事情需要一天能做完,但是却有三天的时间可以去做,那么这件事情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去做?是第一天就做完,然后踏踏实实地过剩下两天,还是把一天的事情分成三天去做,每天做一部分,亦或是拖到最后一天才着急忙慌的去做?相信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第一天就完成它,就能踏踏实实地过后面两天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要拖到最后一天,着急忙慌的完成,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律起来、着急起来呢?最重要的不是家长来催促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催促自己。家长都有一种感觉,有时候作业并不多、孩子也在做,但是好久过去了,作业也没进展多少,因为慢慢吞吞、不慌不忙,但是快到睡觉时间了再去做作业,速度就会变得非常快、效率也会非常高,就是前80%的时间完成20%的任务,而后面20%的时间要完成80%的任务,因为前面时间充足不着急,后面着急。
其实效率的实质就是着急着把事情做完,不着急就容易慢慢悠悠,家长着急还没有用,只有孩子自己着急才有用,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着急着去做呢?
首先,需要增加学习的量。
这个有点难理解,为什么本来已经写不完的作业还要去增加量呢?当然这个只针对作业量少还不能及时完成的孩子,至于那些作业真的多到写不完的,再增加量就把孩子累死了。
举个例子,有一次女儿回家非常慌张的说,今天老师留了特别多的作业,每一门科目都有,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门门都不落,而且门门都不少。然后她回来趴桌子上就开始写,吃完饭马上又回到桌子上写,结果却是那一天完成作业的时间还要早于平时,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道理很简单,孩子自己心里着急,效率自然就高了。为什么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时间少,成绩反而更好,除了学习他们还要洗衣、做饭、干农活,但是却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任务,就是因为形势所逼,必须提高效率。
所以如果孩子留的作业不多还磨磨蹭蹭的,家长就要人为给他们增加任务,例如今天作业不多,咱们写完作业再读书半小时或者下棋半小时等等,十点之前睡觉,自己安排好时间,事情一多,孩子自然就知道着急了,本来松懒的心也会紧绷起来。
第二,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关于孩子做事磨蹭和写作业拖拉,我曾经写过好几篇文章,每次都要要用至少两篇的时长来写,可见磨蹭绝不是某一个孩子的特性,而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做事磨蹭的孩子1,做事磨蹭的孩子2,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办?,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办(续)。
无论是起床磨蹭还是写作业磨蹭或者做事磨蹭,总体来说都是孩子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而这种问题在孩子认识时间之前是很难解决的,但是在认识时间之后就好办多了,家长要善于运用时间的观念和闹钟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
我女儿小时候在外面玩不肯回家,她爸爸就会给她时间限制,当时她可能还没有时间观念,但是她爸爸就会跟她确认,现在不回家可以,那你自己说再玩几分钟回家?孩子没什么时间意识,只是知道一些数字,如果她说十分钟,那么好,爸爸就开始给她掐时间,还有五分钟,还有两分钟,时间到了,我们该回家了。
长大之后就是自己订语文作业大概需要多少时间,那么计时开始,上个闹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也没关系,差多少时间,下次再预估的时候就会更准确一些,只有规定时间,孩子才有紧迫感,才会抓紧时间去做事情,如果没有没有规定时间,孩子磨磨蹭蹭也不会被发现,就会需要家长不停的提醒再提醒。家长如果只是说快点快点,这么不具体的要求,并不能真正提醒到孩子,即使规定了时间,半小时内做完,但是不上闹钟,自己也不监督,一样不起作用,所以一定要把闹钟用好,那是一个监督神器。
第三,设置好愿景,才会有动力。
无论孩子的学习还是做事,都要让孩子设置好愿景,这样孩子自己才能有动力,他们才会催促自己。
愿景有长远的,有短期的。长远的愿景可以让孩子一直保持一颗上进的心,短期的愿景可以指导孩子的日常行为。
成人每天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大部分人短期的动力就是工作可以赚钱养家,长期就是能够取得个人的成就感,这样我们才能兢兢业业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孩子也一样,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愿景,就会对每天做的事情感觉很盲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学习好是为了让家长高兴,家长不在身边就不写作业的原因,他们没有自己的愿景。
孩子年龄小,自己没有愿景也很正常,家长可以帮助他们设置愿景,这种设置也许最后不会成真,但是却能让孩子在实现愿景的时候付出努力。例如长期的愿景可以是当航天员、科学家、作家等等,再给孩子看看或者讲讲这个愿景的美好,短期的愿景可以是考到班级前10名、数学考到90分、作文得个二等奖等等,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会让孩子自己督促自己,家长需要做的并不是每天的催促,而是帮助孩子进行前期的愿景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