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记得小时候,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记忆中的奶奶总是一直在干活,做菜洗碗、缝衣纳鞋底、捻羊毛线、做清洁、锄草晒粮......那时候经常听到别人劝她:“歇歇吧,活儿是干不完的,只有闭眼的那一刻,才放得下。”可见,干活儿,贯穿了她们一代人的一生,从小干到老,一直有活儿干,一直干不完。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活儿被“问题”取代了,我们总是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当遇到棘手问题时,也会焦虑不堪。那么,对于当下的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问题总是会出现,我们一直不是正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每天都会涌现出新的问题,等待你去解决。如果把问题看成是障碍,就举步维艰,很难跨越,只能在原地躺平;只有把看成是机会,寻求突发的方式方法,去一点点攻克,才能够翻阅过去。

当下我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再归为为一个陪读母亲。上学期,为了解决写字的问题,阴差阳错地找到了一个晚托班,每天定时定点过去完成作业,有老师看管与批改作业,他做作业效率提高,空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而对于我而言,更是轻松愉悦了,终于不用盯作业,也不用天天在情绪的爆发与克制之间徘徊,我只陪他开心地玩乐,亲子关系都和谐了。但是,现在,他不愿意继续去托管了,并承诺自己在家也会像在托管一样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这件事的主体是他,只能尊重他的意见,以他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这不,我又得归位了,要担负起监督、批改作业的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跟踪成果,发现问题,去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比如,第一次单元测试数学不理想,那么就要针对数学做加强练习。对于数学,有四个层次,首先是听懂,然后是会做,继而是做对,最后是做好。目前,需要攻击的就是第三个阶段-做对,如何有效解决?目前想到的一个方法是每天专门腾出一块时间来搞错题,错题就自己再做一遍,了解错误的原因,是题目没有看清楚,还是计算有误,还是理解不到位,当做对之后,再给我讲一遍解题思路。用这样的方式,来把错误的盲点厘清楚。宗旨就是高度重视错题,认真地对待错题,重新消化吸收。那么,就把针对性地提高数学当做一个项目,去有计划、有方法地执行,边做边根据反馈及时纠正,目标就是把完成第三个阶段--做对题目。

把面临的问题都当成一次机会,去认真地对待,去想尽办法去攻克,去翻阅过这座山,去攀登更高的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