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哀伤疗愈理论指导
1:什么是哀伤?
霍尔姆斯和瑞在重大生活应激事件评定中提出:丧偶所带来的应激最大,而其他 哀伤都排在丧偶的后面。 哀伤包括悲伤与哀悼两个方面的反应,是指在人们失去某人某物时产生的正常情 感反应。哀伤体现了生命生存的能力,这个过程一定会让生命获得成长。 哀伤的产生大多会伴随着生命的转变,人们最开始会陷入一段巨大的失落中,在 经历一段混乱与调试后,最终度过急性哀悼期,到达相对稳定的状态。 哀伤是指在丧亲者在失去挚爱之人后引起的复杂的身体和心理反应,他会影响丧 亲者的认知,社交,心理,健康等很多方面。
2:什么是急性哀伤期?
急性哀伤期通常是发生在丧失时间的初期,丧亲者会有剧烈的痛苦哀伤反应,剧 烈痛苦表现会非常的强烈。因为打击创伤实在太重,他无法用常规的哀伤方式来 变现自己,急性哀伤期是非常非常的痛苦。
3:什么是病理性哀伤?
当急性哀伤(也叫剧痛性哀伤)过了 6 个月,过了一年过了两年始终不能缓解, 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出现生理,社交,工作能力等损伤就成为病理性哀伤, 也叫复杂性哀伤或者延长哀伤障碍,这表示自己出现了心理障碍。
出现延长哀伤的个体如果不及时进行哀伤的干预,危害将会更加持久,对个体产 生的影响也会更加严重。
病理性哀伤的诊断标准:
1. 对逝者的思念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2. 自我定位的混乱或是自我感知的下降
3. 难以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
4. 避免接触能够然更想起逝者的事物
5. 在亲人离世后难以再信任他人
6. 对亲人的离世感到痛苦或愤怒
7. 自己的生活难以步入正轨,严重影响了社交,兴趣,工作等社会性功能。
8. 在亲人离世后变得情感麻木
9. 在亲人离世后觉得生活不如意,空虚或者是毫无意义
10. 对亲人的离世跟到惊慌失措,惊恐或是震惊,茫然。 以上症状每天都有五个及五个上,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了半年以上。
4:什么是正常哀伤?
正常哀伤是指丧亲者从剧痛的急性哀伤能顺利过度到一个整合性哀伤的过程。
5:什么是整合性哀伤?
整合性哀伤是指把哀伤整合到自己的生活,接受现实,安置好逝者在自己心中的 位置,并建立起新的生命的意义。整合性哀伤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丧亲者进入哀伤之后,有人对你说,走出来,忘记哀伤,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哀伤者是做不到的。 那整合性哀伤是什么呢?是指当人有了哀伤经历之后,可以和哀伤和平共处,可以 把哀伤整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可以接受哀伤,接受现实,可以安置好逝者在自 己心中的位置,重新建立新的生命意义,然后依然可以找到生命中的喜乐。当丧亲者进入这个阶段,开始懂得哀伤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命的全部,能够和哀伤和平共处的时候,这个就叫做整合性哀伤。我们往后的人生只不过多了一种全新的情绪体验,就像喜悦,快乐,伤心,痛苦一样的存在,这种情绪体验就叫做“哀伤”。它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尽管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并不好。
6:什么是哀伤的双程论?
哀伤者在丧失导向和恢复导向两个世界当中会来回的震荡,一个世界是丧失导向, 不断地在失去的心态和痛苦中挣扎;一个世界是恢复导向,就是得直面生活和责 任,需要考虑未来,就会有一个恢复导向。 当丧亲者停止了摆动,长期停留在丧失的世界里,就会演变成延长哀伤障碍;如果长期停留在恢复导向的世界里,就会想办法回避和压抑自己的哀伤反应,也会导致延长哀伤障碍。因为回避和压抑策略是非常危险的一种策略。 所以,哀伤咨询师需要引导哀伤者在这两个世界当中怎么样来回的合理的震荡。 这两个世界当中都有刺激因子或者因素,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风险。 丧失导向:哀悼并在内心重新安置逝者:以悲伤的负面情绪为主要表现。 恢复导向:重新适应没有逝者的世界:以理智的向前清醒的状态为主要表现。 牢记反反复复来回震荡,才是正常的
7:哀伤辅导的形式:
第一类:哀伤引导: 以具体的哀伤症状来给与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治疗。也就是说针对个体的哀伤特点 一对一的进行辅导,当然也可能进行小组辅导。 哀伤辅导就针对丧亲者个人的抑郁或者愤怒或者孤独,进行针对性的个体的哀伤引导。对大家的一对一的陪伴就属于针对性个体哀伤引导。
第二类:理论引导 针对共性哀伤问题进行团体辅导。课程就属于哀伤理论引导也就是团体辅导;
二、哀伤疗愈底层逻辑
自救的底层逻辑:
通过自救和哀伤辅导,让自己能顺利度过半年急性哀伤期,并且成功过渡到 哀伤整合期,预防和避免延长哀伤障碍(病理性哀伤)的发生。
走出来的底层逻辑:
顺利走出半年急性哀伤期,完成接受事实和处理伤痛的两大任务;顺利过渡到哀伤整合期,然后完成适应和重建两大任务,走出整个哀悼期。
所以走出来=走出整个哀悼期。
急性哀悼期的课题:我们通过自救可以完成二次精神成长即人格修补。
哀伤整合期的课题:我们通过适应和重建可以完成个人(能力)成长、自我涅槃 和人生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