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就《三国演义》里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言,鲁肃,于我印象甚为深刻鲜明。他可算是三国里最慈悲可爱的大夫了,有情有义讲信用,可与强于己者为友而无妒嫉之心,可与对手为友而相惜同情,还不妨害自己忠心耿耿效力主公,并老实巴交地指望对手方也像自己般仁义。
从他作保借荆州于刘备一事最可见一斑。这可吃不消啊,但自家和对手都了解体恤他的品质性情,没有故意要伤他的。但也因此事成了冤大头,每每被吴侯撒气相逼,他总是以戴罪之心赶紧想方设法挺身而出,绝不含糊和放弃。待孔明来哭周瑜时,他也陪着伤心落泪,还窃以为孔明较之周郎量宽。等刘皇叔怜惜自己无处安身而痛哭时,他听了也觉着伤感,进而同意作保相借荆州。
他眼光远大,看得清形势,知道当前什么最重要,如何才能聚焦集力于终极目标。他能力排众议,抓住核心人物内心弱点,极力撮合劝说,进言献策,坚决主张联刘备战曹操。当周瑜发觉孔明之才华远在自己之上时,马上嫉恨得受不了,动了杀念,又是他每每规劝周郎要忍,用人之时不可误了大事,对孔明则予以有意保护。这些充分表明他非贪生怕死之辈,实乃智勇双全之豪杰。只是在豪杰里头,他的儒家思想太深入骨髓,使得仁慈道义常常占了上风。
另外,有一类群像图,越往后读越清晰。这是关乎足智多谋、忠义节气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群像。以诸葛丞相为代表的一批可敬可爱的英雄人物:献貂婵的汉朝忠臣王允、曹芳时期的"智囊"桓范……有的所着笔墨并不是很多,但其鲜明的个性,为了大义甘愿牺牲自我的作为,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生命短促,壮志未酬,乃至悲壮结局,很大部分在于其主公的无能。愚忠乎?封建社会里,讲究的正是:愚忠,忠实于正统。但同时更让人读出了他们的大仁大义大爱,他们辅佐的王侯主公,虽则无能但还算仁爱,能敬仁者,愿施仁政,这是愚忠虽恨其不争却终不悔的根本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