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乘飞机时读完了这本樊登的《可复制的沟通力》。对于沟通这个话题,市面上的书不少,关键是,无论选择了哪本,你是否能真正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现在大部分时候读一本书,我会问自己2个问题:
读它的目的是什么?
读完之后我要怎么应用?
于是根据这两个问题,我就可以有选择性地边读边做记录。
初次翻开目录时,觉得内容有些散,有对沟通这件事的概述,有谈沟通的本质,有说沟通的方法,也有说沟通的意义。我重新对目录的几个章节做了分类,大致如下:
是什么?——第一章、第二章
要怎么做?——第三章-第九章
有什么用?——第十章
作者最后推荐的书单,倒是很期待。文末附上。
分享自己读完全书的十点感悟:
01
不要以结果来衡量沟通是不是有效。作者举例,突然出现紧急的事情让员工加班,这时老板默认员工们都是自愿加班,所以一旦有人主动加班就是有效的沟通,反之则不是。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看似主动来加班的也许心里不爽,很难在加班中有效地把事情做好。所以想要有良好的沟通,不能停在结果层。这就是要去探究、学习沟通的原因之一。
02
樊登认为沟通的本质是“尊重与合作”。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更愿意把尊重看成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合作是沟通的目的。
03
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关于难以沟通的点,想要和别人有好的沟通,就需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大脑对外界的反应机制。
“在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叫作大脑皮层,它是帮助我们学习各种知识的部位;大脑皮层中还包含一个东西,叫作基底核;大脑皮层的前面部分为大脑前庭,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关键的部位,负责人类的逻辑、语言以及丰富情感的发展。”
作者举了个例子:系鞋带。一个孩子在学系鞋带的时候,他的大脑皮层是亮的,这说明他正在努力学习;而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大脑皮层是不会亮的,why?因为系鞋带这个动作对成年人而言是不需要可以去学习的,能立刻就做出来的动作,这个时候起作用的就是基底核。这也解释了很多“熟能生巧”的实践,比如从什么都不会,经过大量练习,到听见音乐就能随意跳舞;再比如骑车、开车等等。所以在沟通中,为什么会有恐惧,是因为很多东西在潜意识里。人之所以恐惧也是因为早期有经历,已经在潜意识里了,可是平常是被隐藏起来的,一旦遇到与自己预想不同的,或者曾经经历遭遇过类似的情形时,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要弄清楚,自己潜意识里的那份恐惧源自什么?什么时候被激发出来过?结果是怎么样的?只有真正从自己出发,才能一步步更勇敢地去沟通。这也是我近几年比较关注的问题。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听心理学的一些课程,开始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心理反应进行自我察觉、记录、修正。了解自己是一件巨大的工程,但十分有必要。
04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习得性无助”,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心理学家用不同的狗来做实验。其中那只被电击且无法逃脱的小狗在一个月“无助”的折磨后,即使有机会逃脱,它也只能在角落哭泣。而其它的两只都逃了出来。所以,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失败之后,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无助、无奈、绝望。那要怎么办?遇到问题不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连自己都麻木了,是那种还没想尝试就觉得不可能,然后放弃、无视。
05
再来说沟通的目的。很多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就是为了要达成一个自己的目的才去做这件事。但樊登在书中提出沟通的目的,记住,远远不止一个,他用这3个问题来帮助我们修正:
1)你为自己创造什么?
2)你能为别人创造什么?
3)你们之间的关系创造什么?
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双赢思维”,践行起来,不容易,可以作为修行的标准之一。
06
第三章说情绪控制。还蛮期待这一章的,想知道究竟怎么样才可以合理地控制或者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想了解情绪反应,先来了解我们的大脑结构及对应负责的部分,根据文字,我粗略地画了这个图方便自己更好理解:(非专业解剖图仅供参考)
所以,当别人刺激到你的时候,看到了吗,就是那个是脑缘(情绪脑)中的杏仁核开始起作用了。远离“傻瓜式”的沟通,让自己先冷静(也就是飞到高处,逃出杏仁核的控制),有点像冥想中的一些办法。告诉自己你应该往前走,可以让大脑前庭来反射。若别人在发泄,你跟着走,那就真的不值当,成了“傻子”。
07
沟通也是看需求的。其实人类共通的需求从古至今,无非就那些,作者教了一个办法:可以把需求列出清单,然后再去相对应匹配。比如说:有人需要手机、需要游戏。这些东西古代没有,都照样过来了,所以当现代人提出的时候,手机和游戏是真正的需求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对新事物的探索?是需要快乐?还是其它更深层的心理需求?
08
为了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需要塑造双方共同的目的,也就是结合第五点里说到的,沟通的目的远远不止一个,一定记住。是双方的,比如上下级之间、情侣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
09
学会标注对方的情感。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尤其对方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把对方的情绪描述出来,比如:“我知道你因为xxx特别着急”、“你这会儿看起来很生气”。其实这是在探对方的情绪状态,对方即使很气愤的时候也会感觉到你看见了他的情绪,会慢慢试着平静下来。书里还举了《掌控谈话》中的一个案例,反恐专家正是用了这一招,才让恐怖分子慢慢软化,卸下盔甲、投降。
10
好的沟通可以提升决策影响力。但在工作中,尤其是“头脑风暴”的会议中,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想就去开会。每个人必须有独立的思考方案,哪怕不完整,也没事。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要着急评价,更不要立刻否认。
附上作者推荐的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