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教育事业发展都极为迅速,这为当代中国青年的教育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青年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增长迅猛,就业领域不断扩展。但与此同时,经济改革持续推进市场化进程,教育机会和就,机会竞争日趋强化,当代青年所承受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社会风险远远高于其父辈们,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青年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当代中国青年的教育与就业基本状况,那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就是前所未有的教育机会和前所未有的就业空间,而“挑战”就是前所未遇的竞争压力和不确定性风险。
青年是最朝气蓬勃、最具奋发精神的群体。青年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状况,而且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青年与其他年龄劳动力就业具有不同的特征,面临的挑战也存在差异。需要准确把握青年就业的独特性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加以有效应对。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重点群体。据了解,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为1076万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11月28日至12月18日举办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为2023届高校毕业生、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提供就业服务。期间,各地人社部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中开展大规模线上招聘、直播带岗宣讲、就业指导和职业体验、线上测评和考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及线下招聘等活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成长成才。
在促进创业方面,有关部门着力激发创业创新主体活力,催生更多市场主体,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需要系统性、全方位地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和微观举措,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良性循环;需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开拓更多适合青年人的优质岗位,促进劳动力分配更加均衡;在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工资待遇、社会观念等各方面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包括青年在内的所有劳动者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促进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应多方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市场化就业政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岗位。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岗位锻炼、技能提升、激发创新潜力的机会,把就业服务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简化就业手续,创造便利条件,增加岗位推送,募集见习岗位和城乡基层岗位,助力青年一代追求梦想、施展才华、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