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 花 天 使
第 08 章 不 祥 之 兆
独孤明醒来了。初秋的朝阳照在他的脸上,有点辣,又有点痒。凉风习习,江水奔流,泛起金色的光。许是太累,睡得太沉,独孤明比往日整整晚醒了一个小时。
神智清醒的那一刻,昨晚的事也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回放。他胡乱地摸了摸身边,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曹如芳不在身旁。一个鲤鱼打挺,他稳稳地站了起来,向四下张望。此时,旭日初升,霞光万道;江边芦苇迎风摇曳;远处孤立着杨柳。
“曹姑娘……曹姑娘……”独孤明一边寻找,一边大声喊着。只有芦苇的簌簌声和江水的呜咽声回应着他。站在江边,看着奔流的江水,强烈的不祥感迅速爬上了独孤明心头。呆呆地望着江水,千百年来江水一如既往地奔流不息,真可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也许曹如芳回到了学校,许是去了玉女春意。带着种种侥幸的猜测,独孤明稍感宽慰。他决定去先去江城美院看看。为何如此牵挂曹如芳,独孤明说不清楚。
顺着江流往前走,想到曹如芳,他身上好像注入了一些活力与勇气。自逃亡以来,他第一次不太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尽管他还是小心谨慎,因为他还要支撑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五里之外,有个小镇,其实最多不过是个集市。根据一些店名,独孤明知道自己到了古安镇,以前从未听说过,更别说来过这里。初秋的早晨,小镇充满着活力,人车争流;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熙熙攘攘。
正在东张西望,一辆中巴车停在独孤明面前。
“江城汽车站,上不?”车窗拉开,一个中年妇女把头伸出窗外,冲着他喊。
浓重的地方口音,独孤明不能确定自己完全听懂了。可是他又坚信这是一辆开往江城的客车。独孤明点了点头,压了压帽沿,提着包,很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咣当”一声,车门开了。独孤明一个健步上了车。车门很快关闭,车启动了。独孤明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间囚室,一丝不祥之感一闪而过。认为自己被关押在某个秘密的看守所,等待着被处决,他有点后悔自己的草率。可是在这混浊的空气里,他仿佛闻到了曹如芳的胭脂香。准确点说,看见这个小镇的第一眼,他就在弥漫的尘雾中闻到了曹如芳的胭脂香味。车停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知道这是开往江城的车时,他感到胭脂味更浓,就是自己热吻她时,独孤明闻到了醉人的芳香。这种感觉如此刻骨铭心地印在独孤明心上。曹如芳就在某个地方召唤自己。想到这儿,独孤明的内心稍稍平静了些。
车内破旧不堪,也很拥挤。大部分农民工穿着山寨迷彩服。其实,独孤明也是一身农民打扮。他很满意自己并不另类的角色。自然,独孤明选择了最靠后的那个角落。一上车,他就装出困得要睡觉的样子。昨夜折腾了半夜,他实在是没有睡好。要不然,曹如芳沉江自杀自己怎么会一点都没有觉察呢?尽管,独孤明坐下来的瞬间,产生了曹如芳在某个地方召唤自己的幻觉。但他还是认为她沉江自尽的可能性比较大。想到这,独孤明黯然神伤。他决定什么也不想,只盼望自己能平安到达江城。独孤明索性闭目养神。他的心不能沉睡,毕竟他还清醒自己是个”逃犯“。
窗外一片丰收景象,金色稻子铺满了农田。客车缓缓地行驶了十来分钟就停了。独孤明陡然一惊,睁开眼一看。虚惊一场,车进了汽渡站。独孤明略感宽慰。
窗外江水奔流。云天如洗。
看来要等很长时间,有的乘客干脆下了车,活动着身子,欣赏着初秋美景。向前伸了伸上身,他把头探出窗外的那一瞬间,他就感受到了浓浓秋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诗好像就是描绘秋天的长江。独孤明依稀记得一些。对岸码头上刚好开出一艘大型轮船,上面停泊着各式各样的汽车。想到自己的身份,独孤明恨自己不能飞越长江。对他而言,每一秒钟都危机四伏。轮船在江面上劈波斩浪,犁开的浪花翻滚成万千白雪。独孤明很难受地看着车从轮船上驶下来,从自己车窗关经过,一辆、两辆、三辆……十三辆。独孤明的心里蓦地涌起一股不祥感,他比西方人更厌恶”13“这个数字。
客车终于启动了,十多辆车陆续地上了轮船。随后,轮船便缓缓地开向对岸。江风凉爽,独孤明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泛舟江上的古人,最好是像苏东坡一样的大诗人。客车在独孤明的沉思默想中上了汽渡站,爬上了江堤。然后,一路向南。
秋日当头。在一片人声中,独孤明下了车。江城汽车站毕竟是省城汽车站,人的海洋,声音的海洋。人们操着不同的方言,来自五湖四海,流向五湖四海。人流中,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出了汽车站。然后,他拦了辆出租车直奔江城美术学院。透过司机的后背,独孤明看清了司机的编码:13。落寞地靠在座椅上,他的脑海里不断翻滚着“13”这个数字。一股强烈的不祥之感紧紧地抓住了他,纠缠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