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来自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一个孩子对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是没什么概念的,只能通过父母的评价来感受自己是重要的、聪明的、优秀的,或者完全反过来。这些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其实都来自父母的对待方式。
海因茨·科胡特说:“如果孩子长期处在父母不成熟、敌意或是诱惑的回应中,将会引起他强烈的焦虑与过度的刺激,从而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因为他的内驱力被压抑了很大一部分,而这部分无法参与他心灵的发展。”弗洛伊德说:“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带来真正的成功。”可见,父母就是孩子的潜意识,是孩子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孩子不要用打击和批判的方式,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对父母的话不会怀疑,而这些也构成了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人格基础。
其次,低自尊来自早期消极的成长经历。人对自己的信念源于早期生活事件中所形成的自我概念,就是指人的童年经历、家庭环境、身边的朋友和同伴等,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遇到了很多负性事件,就很可能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而这又会影响人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