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个极无趣的人。没有运动细胞,玩不明白扑克跳棋。小伙伴们无师自通的超级玛丽,本人一直保持“朋友圈死得最快”纪录百年不变。
简直不知道闲着还能干嘛。
只好看书。
偷偷把家里藏书筛了一遍,我就游荡到舅舅家,交流感情为名,实则冲人家书架下手。
有一天,我从舅舅的书架深处掏出本书。书皮儿是幅水墨画,普通且陈旧。名字一看就是武侠类的。在此之前,我看过四五本什么大侠龙卷风啊,什么剑气荡神州啊,对这种书的套路清楚得很:忠臣之后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遇明师,得宝物,以匡扶正义为事业。最后大仇得报,携美退隐江湖。所以我毫不在意地往书包里一塞,想随便看两页再做作业。
结果,那天我一直看了四个小时也没放手,被下班回家的妈妈逮个正着……这本书叫《射雕英雄传》。
多少年后,有句评价金庸笔下人气男主杨过的话风靡大江南北,“一见杨过误终身”。其实对于金迷来说,“一见金庸误终身”才是最精准的形容。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曾痛心疾首地说,金庸小说可不能看得太早。要不然,碰到稍微枯燥一点的书,你就再也看不进去了。
我听完泪流满面,恩师您警告得太晚了啊。看了金大侠的书,这辈子还能对别人写的武侠小说动心么?完全做不到啊!
那时候我迷金大侠到什么程度呢?看看我干过的事儿就知道了。
l 研究黄蓉难为瑛姑的数学题
l 找爱下棋的大爷们还原珍珑棋局
l 狂攒压岁钱,梦想有朝一日朝拜江湖的泰山北斗:少林寺和武当山
l 花了一年半时间给骑车同路的同学们讲完了全本《笑傲江湖》和《碧血剑》。本来还想开讲《鹿鼎记》,可惜赶上高中毕业没来得及
l 买带锁的日记本,写满了自己编的武侠小说
l 所有的邮箱登陆Id和论坛Id都是小说里的人物
l 发现一个老师酷爱金庸,默默将其引为知已,努力成为他最喜欢的学生
l 若有人说“金庸不是武侠小说作者里写的最好的”,立刻割席断交
l 我心目中男主前三依次是乔峰,郭靖,令狐冲,女主前三是黄蓉,黄蓉,以及黄蓉,但凡有异议的,要么被我说服,要么被我打服,不然绝交
于是我看金庸那几年,血液粘稠度增加,正义感上升,开始思考命运无常以及英雄崇拜的意义。时而冒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气,时而变成“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小文青。还动不动撸袖子跟那帮只看电视剧不看原著的家伙们干一架,精神世界的小日子过得何其精采热闹?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没崇拜过谁,生命是不完整的。按现在的时髦词儿翻译,偶像是“本命”,是命根子。而每个人的命根子,都曾用自己的心头血供奉和浇灌,迷途不知返,没有理性啥事。
而且我的本命金老爷子笔下的江湖,是一出纤毫毕现、圆熟细致的人世群像图,写透了书内人的红尘苦,令书外人看得如痴如狂,不知今昔是何年。
年青时,我们幻想成为神雕大侠杨过,痴心一片苦等龙儿十六年。或是威风凛凛的丐帮帮主乔峰也好,单枪匹马怒闯聚贤庄。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意气风发的好兄弟。纵然一蓑风雨任平生,谁怕?
再大些,我看到了眼泪夺眶而出,为“令狐大哥要吃西瓜”犯戒律的仪琳;漆黑海面上,痴望着心上人的小昭;为徒弟取名风陵师太的郭襄;轻唱上山采茶去的小师妹,松开了抓住令狐冲的手。为情所困的我们,永远做不了主角的我们,被那一点点惦念折腾得无能为力的我们,都能在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何其可怜可悯?感同身受的痛楚,犹如有针刺入心中不可示人的软弱处,恨不能对月浮一大白。
再后来,张三丰大恸,虽武当派威震江湖,自己百岁高龄,仍保不住徒弟身后的一点血脉;师父逝世,韦小宝想到“自己终究是个没有父亲的野孩子”而嚎啕大哭;黄蓉想起了华筝之事,对郭靖说,“前途既已注定了是忧患伤心,不论怎生走法,终究避不了、躲不开,便如长岭遇雨一般。”像这样过去不曾注意的小细节,哪怕只有几个字,一句话,却让中年的我感慨颇多。许多非时间沉淀不足以领悟的情感,在少年意气和青涩的爱恋渐行渐远后,缓慢地发芽。
印象最深的,当属金庸为《倚天屠龙记》写的后记: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平平淡淡的几个字,丧子之痛跃然纸面。我这个不相干的人,每逢读来也觉悲恸入骨,险些落泪。
这就是文字的神奇魅力吧?它们有了作者赋予的生命和情感,引我笑,引我哭。虽然与作者从未谋面,但在很多时刻,我们是心意相通的。
哪怕少年子弟江湖老。
时光能泯灭狂热的追梦人,却不能令我们忘掉自己青春时代不曾老去的情怀。而武侠之所以让我热血沸腾,一是书中人物对桎梏的反抗,二是那俗世中难得的一点真。纵然今日武侠文学风光不再,我坚信国人骨子里的侠义精神,永不泯灭。
翻开《射雕》的那天,我没预见到自己真的会一头栽进金大侠的武侠梦,因为被文字深深触动,而把阅读和写作当成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爱好。哪怕现在的我仍是个没有运动神经的笨家伙,也没关系。
在金庸的世界里,我学到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