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众多的散文家中,我最喜欢两个,一个是余秋雨,另一个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尤其是林清玄先生文章中富有禅意的妙语,身处浊世,似乎看破红尘,看淡一切,让我仰慕的同时,常常把他文章中的一些佛系言语摘寻下来,反复阅读参悟。他超凡脱俗的文字,让人读到了清静和清新,尤其文字背后的一颗柔软的心,在卑湿污浊的人间,开出了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
今天上午吾儿的语文老师布置了寒假作业,要求孩子们在寒假里去读《林清玄散文精选集》,或许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还没有听到林清玄先生去世的噩耗,这应该是巧合。很多教材中录入了林清玄的散文,大家认为他的文章简约、明快、睿知,意境清明,极富禅理,深受读者欢迎,语文老师肯定会推崇孩子们去读。
中午时分,从汽车收音机里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享年65岁,心中顿生惋惜之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几天前,我还和朋友谈到过他的散文,喜欢他文章里的言语,清新淡雅的言语中又带着禅宗佛意,还说起他书"常想一二"四字的趣事。我说没见到林清玄先生照片之前,我一直认为林先生是一位外面俊朗、内心洒脱之人,如东坡再世。后来,我从网络上见到了他的照片,长发飘飘,一幅仙风道骨之貌,惊诧之余,更加喜欢他那一颗清净柔软的菩萨心,慈悲、智慧、力行。
第一次读林清玄先生的文章,那时我已蛰居江南多年,被他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吸引住了。当读到《温一壶月光下酒》这篇散文时,心想先生够浪漫的,把初恋的温馨可以装入一个玻璃盒子里,还可以把月光装在酒壸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佩服他饮酒的境界!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
不久前,我在看他的散文集《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的心》,书籍还折在198页《垂丝千尺,意在深潭》这一文,尚未读完,先生已走。文集中一篇《美丽的心》让我记忆很深,文章三百来字,言语幽默又富有哲理。是美丽的人喜欢读他的书,还是读了他的书会变得美丽?其实是美丽的心让你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包括人。此文集开篇文章《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读了三遍,享受到了淡而有味的清欢。他把苏轼的一阙词放在文首,让我仿佛穿越了九百多年,看到了苏轼在南山喝浮着雪花沫乳花的小酒,配着蓼菜、茼蒿、新笋、野草芽等清一色素菜,简朴清淡,足够清欢。由东坡词想到当今难寻得一处清欢之地,羡慕起苏东坡的"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或许先生也想凭栏看满城飞絮,看梨白如雪、柳叶深青的清丽之美,感受另一种惆怅之情。然而,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不知何处可寻清欢之人,享清欢之美。读到《红心番薯》这一文时,写父亲对番薯的情怀及父子之情跃然纸上。他说一想到番薯的香味,一张像极番薯形状的台湾地图就清楚浮现,觉得他的这个比喻太形象了,为之叫绝。
林清玄先生很喜欢苏轼的诗词,尤其是苏轼那些富有禅意的诗词,文章里多处引用,如《人间有味是清欢》、《温一壶月光下酒》等。他参禅后,文章中又大量引用达摩祖师的偈语,妙音法诗的诗,以及弘一法师参禅的故事……他奉茶道,崇理学,悟禅意,他说:"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
林清玄先生活在他认为是污浊滔天的人间,在污浊的人间开出了一朵莲花,这朵莲花是他的梦中情人奥黛丽.赫本,也是他的爱人,开在他那一颗柔软的心上。生在红尘,未看破红尘,清修三年,终于开悟。咸也好,淡也好,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咸淡皆生活,快乐地活在当下,"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当林清玄先生快乐地活在当下时,达摩祖师收下了他那颗清静如莲的心,如今,他这朵莲花般的心在尘世中谢了,却在佛界永久绽放。世间再无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他的一行行文字在污浊的世间里徜徉,显得清丽出尘,如过涧的轻风,读来让人是一种享受。
“林间一曲清玄落,壶中半阙月光寒。"借用一网友为林先生撰的挽联以吊唁,字字皆惋惜。呜呼!清玄已去何处觅,壶中天地悟禅意。半阙月光今夜寒,桃花心木窗前泣。
"纵使才名冠江东,生生世世与君同。"先生才名早已冠江东,响彻环宇,情满人间,名传千古。愿先生早登极乐,转世化作一只鸟,在天地间自由地飞翔,或化作一道月光,照耀苍凉的人间。以后,读先生的文章下酒,忘不了先生笔下的那一壶温过的月光,如此清静又醉人。
2019.1.23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