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三十九【737】2024-3-17(2)
原文
△秦华祝,三十五都洪三殿人,三十五岁。三年,在谢春池营。矮,乡间人。果营帮办。
△何胜必,二都城前人,二十九岁,有妻子。视下,果营百长。
△冯诩翔,湘潭石潭人,二十八岁。左八曾荐至余处,其父兄皆在鲍超营中阵亡。矮,微麻。果营百长。
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一日
鉴秦华祝等三人
十九日曾氏召见三个果字营的忠层军官,次日简单地记录了这三个人的情况。秦华祝,湘乡县第三十五都洪三殿人,三十五岁。咸丰三年进入谢春池军营。身材矮,乡村人。现为果字营帮办。
曾氏没有看好此人,多半是因为一个“矮”字。在咸丰九年三月初八的日记中,曾氏谈到人外表的“六美六恶”,将“长”列为六美之首。“长”者,身材高也。在行军、与人拼杀等方面,高个子都有明显优势,相对来说,个子矮较为吃亏。
何胜必,湘乡县第二都城前人,二十九岁,已有妻子。眼睛总是往下看,现为果字营百长。曾氏也未看好此人,古籍是因为“视下”的缘故哦。眼睛总是往下看,给人一种不大方不开朗的感觉。
冯诩翔,湘潭县石潭人,二十八岁。左老八曾经向曾氏推荐过此人。他的父亲和兄长都在鲍超军营中阵亡。个子矮,脸上略有些麻子。现在是果字营的百长。曾氏也没有看好此人,多半也是因为“矮”的缘故。
原文
〇〇贺国秀,五都人,兄弟六人,行二,有一兄一弟在营。四年三月廿五入王营。静而明白。壮勇百长,作田营生。
〇熊常富,卅五都人,去朱存大甚近,三年十月入王营,曾与羊楼岗之役。
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二日
鉴贺国秀等二人
本日附记两个人简况
贺国秀,湘乡县第五都人,兄弟六人,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军营。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进入王錱营。神情安静,心思明白。身为壮勇(即上阵打仗的勇丁)百长。家里以种田为生。
曾氏对贺印象极佳,原因在于贺的“静而明白”。
熊常富,湘乡县第三十五都人,老家离朱存大很近,咸丰三年十月进入王錱军营,曾参与羊楼岗战役。曾氏对熊印象好,但未写出他对熊的评估,估计熊在羊楼岗战役中表现不错。
原文
〇〇萧庆高,三十二岁,三年救江西入李营,同剿湖北、九江、弋阳、广信等处。在景德镇告假,入果营。父、母八十,思归,语次欲泣。四十二都人。
△朱桂秋,浏阳人,三年救江西,在罗营当长父,至吉安当勇,同打湖北、九江。五年正月告假,又入罗信南营,茶陵入萧营。略油。
王胜友,六都人,初入罗信南营,后入萧营。据称,小枪食药一两零。父母俱在,乡间蛮人。
〇姚美芲,年廿一岁,一都人。六兄弟,行季,四人在营,伯次有妻,侄亦当勇。金溪始充百长。挺拔有情意。
〇〇〇胡中和,年廿四岁。廿五都杉木桥人,去太平寺数里,曾在迪庵营当勇。八年六月假归,八月娶妻,漂亮。
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五日
鉴萧庆高等五人
这一天曾氏又记录萧庆衍军营中五人的简况。
因有萧庆高和萧庆衍两人名字,遂百度百科以下二人简况:
萧庆高(?—1866)湖南湘乡人,清朝将领。1855年(咸丰五年)从湘军。隶楚军,积功至副将。萧启江援蜀,调从军,以井研之捷,赐号果勇巴图鲁。破李永和於资州,以总兵记名。会剿蓝朝柱,解绵州围。同治二年,偕何胜必援汉中。油坊街之战,胜必先败,庆高赴援不及,同革职留军。三年,克汉中,同复官。追贼至城固,梯城而入,贼溃走。四年,进攻洋县,遣死士入城为内应,克之。贼酋曹灿章走踞八里坪,夹攻破之,灿章就擒,授汉中镇总兵。五年,卒,谥武毅。
萧庆衍(1823—1890),湖南涟源人,清朝将领;早年应募入湘军右营,转战江西、湖北,积功至副将;克太湖、潜山,以总兵记名,赐号刚勇巴图鲁;同治二年,援江浦,复含山、巢县、和州,加头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年),渡江会攻江宁(南京),克上方桥,进锺山,筑三垒太平门外,城破,於缺口冲入,夺朝阳、洪武二门,赐黄马褂,予云骑尉世职;破太平天国后归乡隐居,1890年去世,享年67岁。萧庆衍(1823—1890),字由正,号为则,1823年生,今湖南省涟源市斗笠山镇甘溪村人。萧出身贫寒,曾随父辈在乡下耕种多年;1853年,投报湘军右营,跟随曾国藩转占义阳、广信、义宁、通城、崇阳、蒲圻、武昌、黄州等地;后随队连陷彭泽、望江、东流、铜陵等地,累官至参将;1859年,管带湘勇贞中等营,攻陷九江;嗣率部回湘解宝庆(今邵阳市)之围;次年率部再赴安徽,下太湖、潜山,以总兵记名;回师进攻德安,授振威将军,加提奏提督衔,解颖州围,攻克巢县、含山、和州,赏一品顶戴,赏穿黄马褂,授刚勇巴图鲁。1864年夏,从曾国荃攻打太平天国老巢江宁(今南京),首夺朝阳门、洪武门,授云骑尉世职。是年冬,以亲老乞养回甘溪马白堂隐居,26年后,因旧伤复发,于1890年农历正月病逝,享年67岁,归葬枫坪杨梓江狮形山。
萧庆高,三十二岁。咸丰三年援救江西时进入李《续宾》军营,一同攻打湖北、九江、弋阳、广信等处。在景德镇时请假,后进入果字营。父母均已八十岁,想回家,言谈之际几欲流泪。湘乡县第四十二都人。曾氏为萧画了两个圆圈,可能为萧的孝心感动。萧庆高后来官做到汉中镇总兵,正二品衔,也算是高级武官了。
朱桂秋,浏阳人。咸丰三年,湖南援军出救江西时在罗泽南营当长夫,道吉安时当勇丁,一同攻打湖北、九江。咸丰五年正月请假,后来又进入罗信南军营,在茶陵时进入萧庆衍军营。略为油滑。一个“油”字,给曾氏不好的印象。
王胜友,湘乡县第六都人。初期进入罗信南(罗信南(1812~1871),字云浦。今西阳乡白鹭湾人。清咸丰初年,随曾国藩、罗泽南办团练,抗拒太平军,与其弟信东转战江西。信东阵亡后,即告归奉母,隐居白道庵,以读书、教书、著书终其身。罗清贫自洁,常羡陶渊明之为人。每读《陶诗》毕,即置于神龛上,自号陶龛居士。曾国藩多次延请罗为幕宾,均遭拒绝。著有《陶龛诗集》、《陶龛诗钞》、《陶龛语录》等刊行。其有二子均成材)军营,后进入萧庆衍军营。据王胜友说,小枪装炸药一两多,父母都还健在,是个乡间的野蛮人。乡间蛮人,可成为一个勇敢倔强不怕死的好军人,也可能成为一个不听号令性格犟拗的刺头,全在于上司的调教和军营风气的影响,故而曾氏未对王胜友置可否。
姚美芲,二十一岁,湘乡县第一都人,六兄弟,排行老四。有四个兄弟在军营,老大老二有妻,侄儿也在军营充当勇丁,道金溪时才当百长。身材挺拔,为人有情谊。曾氏看中挺拔的人。挺拔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紧束而有力量,是军人很重要的素质。曾氏因此为姚画了一个圆圈。
胡中和,二十四岁。湘乡县第二十五都杉木桥人,离太平寺几里。曾经在李续宾军营当勇丁。咸丰二年八年六月假满归营,八月娶妻,妻子长得漂亮。对胡中和,曾氏未有评语,却在他的名字前面画了三个圆圈,这种情况绝无仅有,足见曾氏很器重胡中和。可惜,我们无从知道曾氏如此厚爱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