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50

初唐的诗坛 

初唐百年的诗坛,有两种显著的现象:其一,是六朝华丽诗风的承继,其次是律诗运动的完成。 这两种现象,同当日掌握着诗歌大权的宫廷诗人的身份与趣味,都极相适合。 那些封公拜相的宫廷诗人要用诗去歌功诵德,要同皇帝唱和应制,作起诗来自然要注重规律,夸耀辞藻,因此那些作品,都带了浓厚的富贵气息,缺少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生命,而成为一种雍容华贵的台阁体的典型。

如虞世南、杨师道、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以及文章四友诸公,都是那些宫廷诗人的好代表。当时在文坛颇享盛名的四杰,虽官位低微,也浸染在那种诗风的潮流里,终难于振拔。 然究因其创作的动机与个人环境的不同,其作品之价值,也远在那些宫廷诗人之上。

讲到律诗的完成,上官仪和沈、宋之流,确是尽了相当的功绩,因此在唐诗的历史上,我们也无法涂去他们的名字。至如王绩、王梵志们的作品,虽在当日的诗坛,另成一种格调,然只是隐之田园,书于土壁,对于当日的正统诗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