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人提到去年一年没有上班,听者或是调侃家里有矿或是诧异不已。我自己也知道,这种事情听起来有多不靠谱,便笑称趁着青春的尾巴去追求诗和远方了。
所谓笑称多半不是事实,事实只是我 撑不下去了。长久以来活的太紧绷,又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罢了。那时候失眠,总睡不着或者整夜整夜的做梦,醒来比没睡还困。身体浮肿,去医院也检查不出什么,内心很害怕。又去看神经科,医生(上海华山医院)很敷衍,听我说了失眠后就说是有点焦虑,开了点药就让我走了。脾气暴躁,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都能让我发怒。我自己感觉到了不对,早有了辞职休息几个月的念头,只是没想到也没打算休息这么长的时间罢了。真正促使我把长时间休息提上日程的是在一次午休时差点没有醒过来的经历(差点猝死)。
真的很感谢那次经历让我真正确定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出现了问题,并且下定决心需要调整。那件事发生后我一开始很茫然,然后有点慌,最后过了几天或者十几二十天我才感觉到恐惧。我意识到恐惧后,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想死去么?现在、立刻、马上!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死亡这个事情,一直作为一个可选项存在我的人生里。从很小的时候,我的头脑中就有一个念头:不如死去。这个念头间或出现, 从未消失。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有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或者是对现实的否认,我那时候认为我不属于那里,不属于那个小山村,一定是哪里搞错了。再大点我想一定要努力读书,考大学,然后离开这里。因为这个念头对抗着死亡的念头,所以死亡这个选项也一直是待选状态,并未真的做过什么。
所以在经历了这件事后,我问自己,我想现在结束一切么?答案是不想,至少不是现在。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我惦记和牵挂。只是觉得就这样结束有点遗憾。以及我死了,我爸妈怎么办,别人怎么看他们。虽然他们并不爱我,但我也不想他们活在流言蜚语中。死亡依然是个待选项,我还没有办法把她剔除这个选项列表。但也不想立刻选择她。“很好,既然不想现在就去死,那么现在就好好活吧!”我这个对自己说。
我向往诗酒花的生活,那就去做,看自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吧。我回了老家,讽刺的是儿时想要逃离的地方,却是长大后想要回去的地方。回去待了几个月,过了新鲜劲后渐渐明白,逝去的就是逝去了,追不回来的。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已经过去了。我不是李子柒,我没有她那么坚强坚韧,我也做不了我家的主,长大后家里就没有我的位置了。那是我社会意义上的家,因为有我的家人。却又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父母的家,是我哥嫂的家,因为我不能自主。而我自己的家,想要一个家一个房子的计划被家人亲手打破后,我崩溃了,崩溃了而不自知,还在强撑。而在这几个月里,几个月的家长里短里,让我慢慢明了了我的心结,关于童年,关于父母,关于爱。我一直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我努力上进真的是为了我自己么,是为了证明什么呢,证明我比我哥强比他好,比他更值得被爱,求而不得继而生怨。都说孩童懵懂,可我要说再没有比孩童更清醒的了,我记事以来就明白这件事,我妈无论如何不爱我,我爸的爱是有条件的,比如聪明乖巧和成绩好等。真的很奇怪以及神奇,孩童时代能够坦然接受的事情,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难以接受了继而成了心结和所谓原生家庭伤害呢?
也许是因为片面的教育吧。随着认字越来越多,我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书面化。可书面化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尤其是我们国家的教科书,基本都是被阉割过的,德智体美劳的目的不过是把我们训练成温驯的工具人罢了。父母一定是伟大的牺牲者,不求回报的爱孩子。反复洗脑,难免会以为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觉得他们就该爱并且会爱。其实他们也只是普通人罢了,有自己的喜欢偏好,有自己的私心和无奈。生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是,是一件顺其自然且没有选中的事情。保持孩童的清醒多好,看明白他们的私心和无奈,无知和朴实,狂妄和卑微,虚伪和诚恳。这些矛盾的东西集于一身,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真实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正面却扁平片面的英雄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