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生为本
上周收到一个作业,写一篇“坚持以生为本”的综合材
料,初次接触,也不知道咋样……
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
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终身发
展为本,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一)落实五育并举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要在
德、智、体、美、劳上下足功夫,促进全面发展。一是德育
为先,强化思想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擦
亮“大榕树•温思政”品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二是优化智育。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科学把握学生认知
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生本课堂,改变传统的
教学方式,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推进“项目
化学习”。三是加强体育。开齐开足体育课、组织大课间体
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等要求落实到实处,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门体育技巧,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
展;健全完善体育竞赛体系,在学生体育特长培养方面,注
重学生体育竞赛平台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持续推进“明眸皓
齿”“阳光体育”等工程。四是升华美育。发挥美育丰富精
神、温润心灵作用,教会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推
动涵盖大中小幼学段的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以“空中飞课”
为载体,建立“优质美育数字资源库”,推动美育资源城乡
均优,助力教育共富。五是重振劳育。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
神,懂得劳动最光荣,做有益于国家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落
实分段教学,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机制,推行日常生活劳动
清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加强劳动教育队伍、课
程、基地、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温州特色的劳动教育新
模式。
(二)深化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
重要方向之一,它的核心目标是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具有综
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课程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项目
学习,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
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课程改革应注重开设选修课程和个
性化的学习计划,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让他们能够
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三要适应社会需求。社会
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课程改革
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关注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与
企业、行业等合作,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提供
学生与实际工作接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
力。
(三)保障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每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基石,是学生全面
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学生身心健康工作
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
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
考核重要内容。二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全、
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加强校园安
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三要关注体质健康。体质健
康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各校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
康课,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推进体育“一校一品”“一
校多品”,着力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个小时体育活动
时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以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
统一;加强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体系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
设,建立预防、发现、干预、处置“全流程”工作机制,织
密“心网格”,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四)促进协同育人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是重构教育生态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任务。一是要增强学校家
庭社会协同育人共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立德树
人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树
立科学教育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共同育人
目标。二是学校协同有序,积极联动家庭社会,切实提升协
同育人能力。学校应充分发挥育人助阵地作用和在协同育人
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与家
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和需求;创新家校合作形式,
根据家长需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个别座谈、经验交流、
互动体验、咨询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建设数字家长学校,营造良好家校关系。三是社会多元参与,
整合各领域资源,净化社会育人大环境。社会作为协同育人
工作的三大主体之一,要充分利用专业社会组织、社区、公
共服务机构比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电影院、
农场、医院、商场、文化礼堂等资源,方便学生开展各种志
愿服务和实践体验活动,提升校社联动育人效果。另外一方
面,继续写好“双减”后半篇,开展校外培训清朗行动,校
外培训机构要积极提供体育、艺术、科技等素质拓展类培训,
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加强网络监管,积极建设服务
学生发展要求的网络载体,打造清朗网络环境,为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网络氛围;相关部门还需加强校园及周边
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