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三天作业——情感心理类
【主题】:怎样劝导才有效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好好说话》P110
【R:阅读原文】
那么,要怎样劝导才有效呢?
关键在于,我们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毕竟,还记得吗?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而为自己所提出的理由辩护更是人类的天性。于是,随着理由与信念渐渐被强化,最后,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就很有可能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同时,这套提问方法,不只可以用于劝导别人,也能够用在自我激励上。因为许多时候,当我们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那么我们就等于是在鼓励自己生产出大量“做不到”的理由。
由此可知,自我检讨和自我激励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我们对自我的缺点检讨得越多,其实也就等于在合理化它存在的理由。
比如,许多得了拖延症的人,总是在检讨自己: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相信我,只要你孜孜不倦地问下去,这些拖延症人群到最后,一定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或个性中,找到不得不拖延的原因。
所以,如果真想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就别问“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而是要去问“为什么这件事我会不想拖延”。换一种问法,就能让自己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路径。
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 这个拆页告诉了我们有效劝导的方法,即关键在于改变提问方向。
Why 我们都不喜欢被否定,所以当我们收到否定信息时往往会出于本能地为自己辩解,比如拖延症人初期在收到“我很拖拉”的信息时,通常会在头脑中主动寻找拖拉的原因但这种长时间检讨自己做不到的原因,久而久之,反而让我们产生了“做不到”的自认合理的理由。
How 有效劝导的具体步骤:
1.用提问引导对方,让对方由“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的思考,这一步是关键;
2.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这是在思考“为什么我要”的基础上劝导者进一步提问“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
适用范围:1.劝导者
2.自我检讨者
3.自我激励者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时间:2020年6月13日
地点:办公室
人物:咖啡厅
起因:小李很郁闷约我喝咖啡,说觉得自己工作能力很差
经过:上午开会,小李迟到了半小时被领导批评,她觉得自己很委屈,领导安排她连夜做出计划,熬了一个通宵稍微休息一下却睡过头了,但同时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很差,才会导致计划做了一晚上。
结果:我安慰小李,才参加工作不久还不是很熟悉业务,这是很正常的,后来不是也完成了吗,不要就此不相信自己。
反思:了解了有效劝导的方法,再回想上次的谈话,简直就是给小李“雪上加霜”,完全没有起到有效劝导的作用,甚至我还间接认同了小李对自己“业务能力差”的评价。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在2020年7月20日前,用有效劝导的方法引导孩子解决“我弹不好钢琴”的问题。
行动:
晚上,和孩子在小区散步。
孩子:妈妈,我总是弹不好钢琴。
妈妈: 哦,你认为是这样吗?还记得你为什么缠着妈妈要去学钢琴吗?
孩子:因为我喜欢啊
妈妈:对啊,而且妈妈心情好时你都有送给妈妈欢快的曲子,心情不好时你也会弹比较悲伤一点的,你都能用钢琴来表达你的情绪了,很厉害了。
孩子:是啊,当初你同意我学钢琴就是希望我能够用钢琴表达情绪啊。
妈妈:是的,你以及做到了,并且做得很棒。
孩子:真的吗?
妈妈:当然啊,你看你弹琴时爸爸妈妈多羡慕你,那眼神多崇拜你啊,还有每次你参加比赛时那么多人鼓掌呢,还有你的那些奖章。
孩子:这么想想,还可以嘛。
妈妈:很棒呢。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妈妈都支持你。
孩子:我觉得弹得其实也还可以,有些难的地方就用妈妈教的“打怪兽”的方法继续打呗,我多打几次什么大怪都要被我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