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
然而并非是对做了挑战行为的人生气
而是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生气
人的愤懑常常是针对自己的
张少华老师在课堂上扮演命令式家长和启发式家长,分别与我们几个扮演孩子的学生对话,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如果在家里对孩子这么讲话时,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1
场景一:家里来了客人
命令式家长说:叫叔叔好,叫阿姨啊,怎么这么没礼貌,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启发式家长说:叔叔阿姨都很喜欢你,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跟他们打招呼呢?
在命令式家长说完以后,家长课堂里扮演的孩子说:我哪里没礼貌了,既然妈妈说我没礼貌,我就不叫叔叔阿姨好,下次家里来了客人,我还要躲起来呢!
而在启发式家长说完以后,孩子的大脑就开始运转起来,叔叔阿姨都喜欢我,好开心呐,我应该怎么跟他们好好打招呼,让他们更喜欢我呢。
2
场景二:好朋友来玩
命令式家长说:好朋友之间要懂得分享哦,快,把你的玩具给弟弟妹妹玩一下!
启发式家长说:朋友要来家里玩儿,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示友好?哪些玩具可以拿来分享呢?
在听完家长的命令以后,孩子会想为什么要把玩具给弟弟妹妹玩,本来就是我的玩具。
在听完启发式提问以后,孩子说他已经开始思考要拿哪些玩具出来分享,也愿意表示友好。
3
场景三:上学前的催促
命令式家长:快点洗脸快点吃饭快点出门!
启发式家长:早上起床后都有什么事情,如果你想不慌乱、不迟到,要怎么安排这些事情呢?
家长课堂里扮演的孩子说,在家里经常催促孩子快点快点,依然没有用,越催促越拖拉,下次回家换一种方式,看看会不会好,让孩子自己做主,责任感会油然而生。
4
生活中这样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家长,你想每天都跳脚,还是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养成习惯一劳永逸呢?
启发式提问可以让孩子思考,让孩子有权利自己决定怎么做,而不是家长命令做什么。我们要尊重和鼓励孩子,引出孩子的真善美,而不是强迫性重复。张老师说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词根“edu”就是引出的意思,所以让我们做一个启发式的家长吧。
在很多命令式对话里,都是家长自己的经验,但是你的人生经验就一定正确吗?你能保证你的人生经验对二十年后的孩子就是合适的吗?很多父母其实并不能确定。
而我从银行离职也一年了,但我的妈妈还会说,现在的工作是青春饭,在银行退休不用愁,而我却觉得现在才是最重要的,60后与80后的思想已经截然不同了。
5
命令VS启发式提问的关键态度——给孩子权利
技巧:
·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为什么不”问事实,用“什么、哪里,怎样”等
·问题越具体(小),越有效
·一方很生气/烦躁时,不要提问。等对方冷静下来
·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允许孩子“不知道”,这是思考的开始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预设答案
·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6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启发式提问可以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能力。作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陪伴孩子身上去,那么我们一定要学会关注孩子的感受,不要忽视孩子,一个被忽视的人感受到的痛苦比被打一顿还要痛苦。
家长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好情绪,给你一个世界,你都能毁灭,更何况是给你一个孩子。让我们多用启发式提问,少用命令式话语吧!
以上素材来自恒景正面管教张少华老师的家长课堂。关注周小钻,一起来学习如何做一个更好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