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原文
1.痛点是恐惧。
举例:拜见岳父岳母被嫌弃肩上的头皮屑,被海飞丝广告打动。
2. 爽点是即时满足。
举例:饿了,用app点外卖,马上就到家。马上被满足,爽。
3. 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
举例:网红经济,卖的是消费者对虚拟自我的需要。
心得笔记
梁宁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的,不管你是做一个产品,接触一个产品,还是接触一个人,总得从一个点开始。
我的理解是,从一个小的场景,一个小的功能,一个小的需求切入,去理解用户,去满足用户,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1. 痛点:帮消费者抵御,解决恐惧。
痛点是什么呢?痛点是一种恐惧。里面有害怕,有担心,有对未来发生糟糕事件的确信和恐惧焦虑。
梁宁老师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
一个叫子柳的网友说:手机上一天到晚都会收到推销的广告电话,恨不得卸载手机的通话功能,直到我遇上某某号码通。碰到头疼脑热的小病,跑医院能把人折腾死,又不敢乱吃药,这时候有一个App就很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
一个叫舒大畅的网友说:当年的海飞丝广告就很打动我。我第一次拜访岳父岳母,肩上都是头皮屑,让老人一脸嫌弃;面试的时候衣服上都是白点,让面试官皱眉头……这些都是很痛的事情。
多读了几遍这些文字,我慢慢也体会到了这些用户在表达什么了。
就是恐惧,就是害怕,就是担心。这里面有一种想象。
我按自己的理解,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医疗美容产品卖的那么火,因为背后有对生命宝贵,青春易逝的恐惧。
为什么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发展那么迅速,家长那么舍得花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呢?背后还是恐惧,恐惧阶层固化,恐惧自己老无所依,恐惧自己的孩子将来平凡甚至落后,恐惧无法面对自己普通的退休生活和子女平凡的社会地位。
2. 爽点:找到能即时满足用户的产品切入点。
爽点就是即时满足。你要?好啊,马上给你。你一下就爽了。爽点就讲的是满足的速度快,满足的程度足够深。
你饿了,点了外卖,不到30分钟就到了。
你想打车,用手机app叫车,不到10分钟车就来了。
你买生活用户,买手机,买家用电器,用购物app下单,今天晚上下单,明天中午货就到,快递小哥还给你送到家门。这就是爽。
你要?马上就能有。
梁宁老师还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大致意思是,产品经理,如果看到了用户不爽的状态,但是如果没找到让用户即时满足的方法,那么你依然没有找到这个产品的切入点。
为什么?因为对很多用户来说,甚至对大部分人来说,自我实现其实是一条漫长而痛苦的路,人的本性是懒惰的。
我们看到一个人展现出了勤奋、规整、自律,其实这是被一系列的恐惧、集体人格、潜意识压迫,才会呈现出那个样子。所以,如果没有恐惧这条疯狗追着,没有爽点这种满足感来持续喂养,只靠一个App帮助女性实现自我,那可以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个不痛不痒的产品。
自我实现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路。自律的背后,有恐惧,有集体人格。
产品要成功,需要给用户即时满足的爽,来喂养用户,去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也就是说,做产品,一方面要抓住用户的恐惧,帮助用户解决恐惧,至少缓解恐惧在现实层面的某些问题。我觉得就是能及缓解用户的压力激素分泌。
另一方面,要能给用户提供满足感,而是是能很快的满足用户,让用户感觉爽。我觉得就是能及时地刺激用户的多巴胺分泌。
我想说自己看到的另外一方面问题。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加剧,各个商家都在想办法讨好消费者。
你30分钟能送到货,我25分钟就能送到。这对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是有好处的。
但是,商家之间的竞争,不断拉高了消费者内在的心理预期,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容易不耐烦,这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满足消费者的成本在提升,消费者自己更不容易感觉被满足。如何在商业利益和人性、理智、心态平和等因素中找到平衡,也许是产品经理乃至商业模式的未来重大挑战之一。
3. 痒点:满足的是人的虚拟自我,想象中的理想的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虚拟自我的实现。比如 某明星同款产品。
举例: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播出后,各种贴吧里 人们的讨论,讨论的主题很多是关于服装,化妆品,人物的表情,态度等等。
以及网红电商的营销模式,淘宝第一网红雪梨对衣服的营销过程,给我们展示出网红是怎样去营造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粉丝购买的。
这些现象和用户行为的背后,都是人们对理想自我,或者叫虚拟自我实现的期待,是一种实现理想自我的过程。
对于讨论《来自星星的你》男女主角的穿衣搭配的观众来说,他们在男女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某些细想和想象。
对于购买了网红雪梨的衣服的淘宝用户来说,他们购买的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课程最后,梁宁老师总结到: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这个就看产品经理自己对用户的哪个点感受最深、手感最准。
我的思考是,回到产品经理的思维,产品的切入点,除了提供给用户功能性需求的满足外,更重要的是情感性需求的满足。
任何C端的消费类,生活服务类产品,都需要考虑满足用户的情感性需求。
而B端的工具类产品,运营类产品,企业级服务产品,也需要在功能需要的满足过程中,考虑到情感性的因素。
因为人有情感,即使因为无意识,集体人格,恐惧等因素,让人暂时把自己的情感性需求隐藏起来,在产品的使用和商业模式的实现过程中,人的情感因素都会发挥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有时候淹没在了用户行为中,淹没在了用户的社会角色里,淹没在了一群人的集体人格里。
而总有一些时刻,甚至很多时刻,用户的情绪驱动力量会显现出来,而这就是用户需求的一部分,也是产品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