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时隔数千年,陶渊明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具有现实意义?回答自然是对它予以肯定的,我们依旧需要陶渊明精神的指引。
人生常有,而天真不常在。天真之心,最为可贵,最是难求。外在的一切都会改变,都可以被清空。但只要保持内里的真我,只要藏在最深沉的本质不变,便足矣。
陶渊明自称“性刚才拙”,谦逊,不恃才自傲。他笔下的诗作篇章,真率质朴的如椽巨笔,真、拙、朴确在官场难以行通,但却可以一直保持着纯朴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忧道不忧贫,君子所贵,朝闻夕死,不在贫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贫乐道。“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君子固穷,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顺其自然,不必太过耿耿于怀,汲汲于名利,贻误这大好光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慕荣利,谈何容易?多少人利欲熏心,剑走偏锋。为了权势,为了功名利禄,他们不择手段。“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是陶渊明向往的结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陶渊明的《形影神》中,他对真我的追求,对内心的不断拷问与争斗,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仍值得后世人们学习。“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山月初升,荷锄而归。伴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进步,确是大部分人不可能再过着农家田园生活。窈窕而寻壑,崎岖而经丘。草木的欣欣向荣,早已被一座座林立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答案是——“心远地自偏。”心远,是人生的真谛。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试问世间,有几人可以达到“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境界,几人得以悟得此中真意?物我两忘,“一片化机,天真自具。”
无弦琴,志趣高远。对生命的追问,对自我本身的存在价值。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陶渊明虽是闲静少言,但亦结识了众多友人,并且“不废人事人理,不离人情”。
“相知何必旧”如话家常,语淡而味浓。君子上善若水,一派仁厚古风,更见情谊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