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 篇—齐物论—1

                            内 篇

                          齐物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题解】

《齐物论》是《庄子》中最富有哲学思辨力的一篇。庄子通过“是非”的思辨达到万物平等的思想,从而体验世界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齐物”是观察世界和体悟人生的重要方式。庄子认为万物齐一,人不必去追求极端的东西,而应该自然地、无功利地去体验世界。淡化矛盾、超越生死,人才能聆听“天籁”,游心于太玄,达到所谓的“大知”。如果一味地纠缠于成败得失,就会终身为外物所累,而难以发现内心的快乐和自然的和谐。


【译文】

  1.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他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


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的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


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其中的道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方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就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那山林中险峻盘旋的地方,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点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斥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叫喊声,像嚎哭声,像幽怨声,像哀叹声,真好像前面的风在呜呜唱着,后面的风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大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


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请问什么是天籁呢?”


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他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学习。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
    黑鸿升阅读 53,591评论 0 12
  • 庄子内篇七篇,是一个系统的道体的论述,从逍遥游的物化,人化,神化的开篇,怎样解脱物质的控制,进入齐物论的深沉分析...
    玄中山人阅读 4,446评论 2 19
  • 南华真人——庄子 01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安徽蒙城县)人,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bd33eb86e1f9阅读 10,456评论 0 6
  •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彦成子游立待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
    卿若安阅读 974评论 5 0
  • 飘窗上印着 清晨的一道光 坚强有力 似乎寻常的一天 看似习以为常的存在 一切有经验的记忆 和冰山一角的想象 没有难...
    天籁村阅读 2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