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彦成子游立待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头丁闻地籍而未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哼。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陵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着,謞者,叱者,吸者,叫着,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籍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译文:
南郭子綦凭着几案而坐,仰头向天而缓缓地呼吸,进入了超越对待关系的忘我境界。颜成子游侍立在跟前,问说:“怎么一回事呀?形体安定固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枝木,心灵寂静固然可以使它像熄灭的灰烬吗?你今天凭案而坐的神情和从前凭案而坐的神情不一样。”
子綦回答说:“偃,你得正好!今天我摒弃了偏执的我,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而没有听说‘扡籁’;你听说过‘地籁’,而有听说过‘天籁’吧!”
子游汽:“请问三籁的究竟?”
子綦说:“大地发出来的气,叫做风。这风不发作而已,一发作则万种不同的窍孔都怒号起来。你没有听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陵中高下盘回的地方,百围大树上的窍穴,有的像算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梁上的方孔,有的像杯圈,有的像舂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读;〔这些窍穴中发出的声音〕有的像瑞水冲激的声音,有的像叫喊的声音,有的像号哭的声音,有些像深谷发出的声音,有的像叫喊的声音,有的像号哭的声音,有些像深谷发出的声音,有的像哀切感叹的声音。前面的风声呜呜地唱着,后面的窍孔呼呼扡和着。小凡人则相和的声音小,大风则相和的声音大。大风吹过去了,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你不见草木还在摇摇曳曳地摆动吗!”
子游说:“‘地籁’是众窍孔发出的风声,‘人籍’则是竹箫所吹出的乐声。请问‘天籁’是什么?”
子綦说:“所谓天籁,乃是风吹万种窍孔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使这些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乃是由于各个窍孔的自然状态所致,鼓动它们发声的还有谁呢?”
我来读《庄子》
“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万物齐鸣,其音各不相同,千差万别,“怒者其谁邪?”是谁呢?是各穴“咸其自取”,发音者自发也!
庄子首篇齐物论,从南郭子綦开篇,仰天长嘘,而有“今者吾丧我”;从人籁比竹而啸、地籁众窍风鸣、而论天籁咸其自取。论万物之源皆是由自身出发,从心而发。
释德清说:“此齐物以‘丧我’发端,要显世人是非都是我见。”
放弃偏执的“之我见”,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以同于己者就是之,异于己者就非之。“丧我”,把自己的小我意识丢弃,去接纳大我。
心远地自偏,放弃狭隘的自我,把心胸放宽,才会发现世界很美。
打卡十三天
后记:此篇颇长,理解起来也费力,从头到脚看了不下百遍,还是未能表达我意。读《庄子》,读一节论一节,虽然难度不小,也会语不达意,可反复思考,自我推敲,也算是一种乐趣,我甚至放弃了读微信圈的时间。
人生确有意思,一个阶段跟另一个阶段,会有巨大差异。
自我体会:现阶段的自己比前阶段的我进步了不少,继续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