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1814年到1914年,称为革命的世纪,这也就是拿破仑之后的欧洲。
既然我们叫他革命的世纪,那何谓革命呢?我们知道革命由文化大革命,辛亥革命,还有法国大革命等等。这些革命,都是要反抗现存的秩序。就比如: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或者外来的统治。反抗这些秩序是为了争取自由民主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和革命有关的词语,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1814年9月的维也纳会议,讨论了如何恢复旧制度,也就是是否要君主复辟。很多贵族当然是想要君主复辟的,但是,在拿破仑之后,有了《人权宣言》,还有《拿破仑法典》等,民众争取捍卫自身权利,社会结构更是无法逆转,当时的人民都在高扬着自由主义。
那何谓自由主义呢?
自由和控制,权威相对。自由主义者,反对一切绝对的权利,君主专制就是绝对的权利,自由主义者要依靠自身的理性和自由精神去寻求和发现真理。
自由主义,该如何建构政府以及他们自己的制度呢?他们的政府或者制度的基石就是要立宪的方式去限制君权,保障民权。具体的策略,首先是,要明确,政府的权利是饿的,一定要加以限制。其次,要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要把中央的权力转移到地方。然后就是,要尽量弱化权力,自由竞争,自由创业,政府不可以干预,只能起到“守夜人”的作用。最后,就是要用宪法把这些规定明确下来,议会监督,司法审理。
到了19世纪上半夜,自由主义浪潮此起彼伏,在1830年7月,建立二“七月王七”。1848年,二月革命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31年,成立了统一而且自由的意大利共和国。在1848年,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和自由。总之,在当时的欧洲,自由主义已经成为了思想的主流!
自由主义者在推翻了君主专制后,又该由谁来治理国家组织政府?可以采取选举的方式。那又该如何选举呢?
在当时有两种想法。第一种就是人人平等,人人都想有自由,所以每个公民都享有选举权,这就是普遍选举,简称普选。但这样的民粹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有一个人他很会洗脑,而那些拥有选举权的人,又没有足够理性来思考这个人是否真正的对于这个国家人民有利,就很容易随意的把这个国家的权利交给一个不好的领导人。所以就有另一种想法,就是自由只能赋予能够合理运用自由的人,只有在经济和智力上有能力的人,才可以拥有自由,拥有选举权。所以有必要对参选公民设立纳税额的限制,这样才可以过滤掉那些庸人。
第一种主张就二“民主主义”,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第二种主张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自由主义。
在1828年,美国率先采用普选,1848年,法国成为欧洲第一个实行普选的国家。当时拥有选举权的公民从原先的25万人到950万人。英国也在逐步扩大选民的范围。但是,在当时,妇女们还没有选举权,1818年一战结束后,英国的妇女有了选举权,到了1945年,法国的妇女也有了选举权,到了1920年,美国只有白人女性才拥有选举权,到了1964年,美国的黑人女性才有选举权。
那现在已经定了选民的范围,那普选该如何运作呢?其实就是有相同政治主张的人,可以建立起政党,胜者执政而败者只能在野监督。
为了更好的实行普选,在1870年开始普及初等教育。随后有了畅通信息传播的新闻媒体,比如,1835年的法新社,1851年的路透社,和1892年的美联社。
但是随着经济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一面人口增加,另一面工人的需求又变少。一面经济萧条,另一面生产过剩,在当时可谓危机重重,充满矛盾。那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呢?
自由主义者认为当时供过于求,可以压低工人的工资,逼迫这些工人必须要在全家饿肚子和接受老板条件中“自由选择”。
显然,这样的提议无法让那些工人满意。于是,那些工人们先是争取罢工权,争取组织工会的权利改善生活,壮矿公文中更具有政治倾向的一方主张改造社会,建立更加公正的社会制度。在1871年,巴黎有了巴黎公社,这是一次无产阶级著名的尝试。虽然仅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但是也给那些无依无靠的无产阶级们带来了希望。
起初,那些国家都认为,与其花力气去开拓殖民地,不如把力气都用来提升本国的工业化。所以,在以前,只有英国一直在扩大自己的殖民地。
但到了1870年,世界开始瓜分世界的热潮,这就是殖民主义。欧洲开始向世界移民,传播欧洲文化,也强化了对世界的统治,促进了世界欧洲化。许多国家或主动或被动的都向欧洲学习,欧洲化就是现代化,这一段就是西方文明的巅峰。这时的西方已经等于世界,西方的文明已经从内部达到了巅峰。
当时,法兰西的王权不振,四分五裂,东法兰克成为神圣的罗马帝国,但是数百年后形势逆转,东法兰克变得四分五裂,而法兰西得渐渐强大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否是因为地形原因呢?意大利确实多山地形破碎,可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德法地形却相似。所以并不是地形的影响,而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名号。一个詹皇,如果他想要取,实现自己的权利,那么他肯定会找一个王权不振的国家,就像一开始的法兰西那样,渐渐的这个国家就发展起来了。
在反击拿破仑的战争中,德意志民族意识被唤醒,他们想要建立起像英国法国那样的统一的国家。但是这难度很大,因为在当时德意志族群很复杂。那该如何建构其统一的国家呢?第一个方案是大德国方案,延续帝国的多元性。但这需要极强的政治智慧,第2个方案是小德国方案,单一民族的国家,也就是德意志联盟。但这又需要强大的武力。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在1862年匹斯麦,凭借克鲁伯大炮在七州战场上胜利,打败了奥地利,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又打败了法兰西。
日益强大的德意志,认为自己理当开辟更广阔生存空间,以陆权对抗英国,法国的海权,为此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建立起了三国同盟。而德的崛起,引起了英国的恐惧,英国就和自己的宿敌法国,还有俄国建立起了三国协约,他们要争夺的就是巴尔干地区。
在萨拉热窝事件,这个导火索之后,开始了一战,起初他们都认为一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争,最多打上几个月。在当时,那些士兵都充满斗志。但是,一战一打就是4年多,尤其是在法尔登战役中死了100多万人,历时整整10个月,相当惨烈。最后协约国胜利同盟国战败,而俄国则因为内部发生了十月革命,中途退出了一战。美国也看形势已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那这样惨的代价肯定不能再有第2次了,所以,各国就想在一战后和平建立起世界的新秩序,那该如何建立起这个秩序呢?作为战胜国的法国,英国,美国等国会提出怎样的主张呢?
法国认为,基于胜利者的权利,要尽可能的惩罚,甚至毁灭因果,以此来保护法国利益和安全,而英国则认为,需要依靠德国制约法国在大陆上的霸权,如果德法内斗显然会优于法国。美国则更关注国际秩序的稳定,建立和平,这样才有利于美国推进贸易。最终在三方的商讨下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那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自然要提出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但日本却要在中国尽可能的摄取利益,所以中国对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一切主张都被日本否决了。但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上认为,日本不应该独占中国,应该让大家在门户开放下共同支配,分享中国的利益。
这个战后的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一战之后,我国依然处于一个很落后的状态,俄国的农民也常常受到压迫,那俄罗斯的人民应该怎么办呢?在俄国最高层的就是沙皇,再往下是贵族,再往下就是资产阶级和工农无产阶级。
在1917年3月,在布尔什维克号召下,尼古拉二世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这个资产阶级建立的政府也仅仅持续了几周。在1917年11月6日晚,在列宁的号召下,长期受到压迫的人民开始10月革命。为了尽快巩固政权,稳定国家,列宁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否稳定呢?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无产阶级政权,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乃至实行红色恐怖,这也就是当时俄国红军和白军的内战。最终在以暴制暴下,沙皇俄国成为了过去,苏维埃取得了胜利,俄罗斯开始了他的心声,为此俄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暴动。对此列宁又该如何应对呢?
政权稳定的关键还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所以,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相似之处)。在1992年年底,为了缓解沙皇时代帝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列宁提议境内各国完全平等的基础上成立苏联。到1924年,为苏联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列宁去世了,在1927年斯大林成为苏联第2个领导人,苏联进入了斯大林的新时代!
无疑,一战政变了欧洲,改变了世界,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一个深近的转折点。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不仅观固了老牌列强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而且伴随着几大王朝帝国的覆灭,君主专制在欧洲基本成为历史,战后新成立的国家普遍以法国先法为母本,建立了普选制的议会制度(共和或君主立宪)。
但惨烈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 欧洲的优勢地位,其他地区(美苏日、亚非拉等) 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战后里然建立了在英法美目等列强的主导下建立了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这一国际新秩序,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之问的矛盾,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从经济到政治等各方面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对德国过于苛刻的条款激起的复仇情绪,极易诱发本就有着军国主义传统的德国进行激烈的反抗,这些都将为下一次世果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一战只是世界现代史的序幕,远不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