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恶意》就是讲霸凌的。
原本被霸凌的学生,通过贿赂霸凌的学生,变成霸凌者的小弟,去霸凌其他同学,霸凌方式有过之无不及。这个被霸凌的学生在被霸凌时,有个同学站出来帮助了他,小说的结尾是在成年后他杀了帮助他的同学。
杀人动机仅是心怀的恶意。
这个恶意的出处是想变成活在阳光下,能够去帮助他人的人,结果因为自己的胆怯和懦弱,带着屈辱屈服了黑暗,最后屈辱延伸成了恶意,杀了他,变成他那样的人活着或是死去。
最近的三个未成年杀人毁尸事件,如阴影一般围绕在心里不能挥散。
“人之初性本善”,想来不是这样,善与恶在胚胎时可能已经形成了,但是后天如果能积极的干预引导,也许就不会视他人生命如草芥随意践踏了。可是由谁去引导干预呢,如果他们的父母本身就是魔鬼呢?或者他们父母本身的情感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呢,更不要指望他们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的教育水平可以普及到高中,是不是当父母的素质都拔高了一截
凄惶离世的孩子对于家庭来说如狂风暴雨,将带来一辈子的潮湿。
我看《了凡四训》里说积德行善可以改命甚至来世有福报,反之则要遭遇反噬坠入畜生道……但是这些有什么意义呢,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水,上辈子的恩恩怨怨烟消云散,下辈子爱是谁是谁,和上辈子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这三个对人性淡漠的未成年,如果因为未成年保护法,还可以赖活在这个世上,那要靠什么来约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