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未鹏先生的《暗时间》里提到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都是直觉经济学家,当我们说‘畏难’的时候,其实我们畏惧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困难所暗示的时间经济学意义”。意思就是我们害怕自己长时间的投入得不到回报,为了防止进一步血本无归,只好早点止损离场。这种想法对,也不对。
在一切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事情上,对。比如说博彩,这件事情与其说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越多收获越大,不如说只是在赌自己的运气。可奇怪的是,很多人在这件事情上却没有了直觉经济学家的态度,相反,不管输得多惨,却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内心坚信再赌一把就能翻身。我没有深入了解过“赌徒心理”,可是从经济学上来讲,这种行为多少有点因为不能割舍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产生的,并且不会因为现在或未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也就是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例如时间、金钱、精力等。事实上,过多地考虑沉没成本常常会使我们的决策大打折扣。在本应该放弃的时候,由于考虑到付出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从而导致不甘心就此放弃,只好咬着牙继续坚持,然后付出更多,更不能割舍,那就继续坚持,如此循环往复,最后耗尽所有,无力坚持,仍然一无所获。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在一段感情里面。有的感情注定没有结果,可是却总有人舍不得不甘心,想要苦苦坚持绑住对方,有的绑住了有的没有,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困住了自己。当然有的人也没考虑什么沉没成本,就是没办法控制自己很爱很爱一个人,很想和那个人在一起的冲动。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感情的事能用理性处理固然很好,理性总会帮助我们把伤害降到最低。可是如果理性战胜不了感情,那就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嘛,但可能的话,还是尽量把伤害控制在自己可接受范围之内。
在一切付出与收获多少能成比例的事情上,不对。不过,我们似乎常常在这些事情上选择使用直觉经济学家的做法。既然付出就能有收获,我们又何必那么着急地想要一个结果呢?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你可能需要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认真看看我们的生活,每天吃喝拉撒睡,能用来努力的时间能有多少。所以有些事情,即使你认真地去付出了一个月还没有预期的收获也是正常啊,何况我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付出和能力。努力了一个月好像没什么进步,那就再努力一个月呀,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一件事或者学习一项新技能,那就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人生就这么长,你这么着急要去哪呢?对于学习新技能、做一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还是不要过早放弃为好。这些事情由于付出和收获是有关联的,过去的努力就不全是沉没成本,而是一个量的积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发生质变的。所以啊,在这些事情方面如果不能坚持,那也就不要太期望成功能如期而至咯。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判断自己在做的这件事付出与收获是不是成比例啊?比如很多人在追求心上人时,就总是觉得只要我付出了足够多,对方就肯定会爱上我,他们就是觉得在感情里付出和收获是可以成比例的呀。呃,对于这个问题建议还是多读书吧。。凡事不要钻牛角尖,心态平和点,加上多读些好书,三观也没有太离经叛道,做出来的判断应该都不会太糟糕。不过总的来说,个人还是觉得在你无法判断的时候,还是先选择坚持一下吧。选错了大不了重新开始,只要你还有机会重新开始,你就永远不会输。所以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学习也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啦。Take it easy, and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好啦,我决定明天开始每天坚持看几页这本书,我也不知道看完了会不会有收获或长进啊,可是试试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