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很多遗憾,都藏在“来日方长里”...

|阅读约需2分钟.

今日 阳光充足.


01

这几天在反反复复地看陈鲁豫和窦文涛的慢谈,时长3个小时。反反复复是因为我试图从中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共鸣。

没想到,给我带来触动最大的竟是死亡。(今天的话题稍有些沉重)

我曾经问过两个失去父亲的女孩同一个问题:

你会想他吗?

一个是90后,一个是00后。

她们用几乎同样的状态和语气告诉我:

“很想,但不敢想。”

这之后就是可想而知的泪流满面。那一刻,我心疼到不行,陪着一起哭...(我以为释放出来会好一些)

在她面前我从来不会提起爸爸这个词,甚至刻意回避(那个问题是仅有的一次)。在我浅显的认知里,以为这样是保护。而,在我对她有限的熟知里,她是坚强到不能再坚强的人(我心里的她是超人)。所以,我知道,她把那场失去深深地压在心里,那是她一个人守着的秘密。

情感外露,尤其是在这种时候,成了最大的难题。

有些悲伤,不是不能说,而是说出来,就再也装不回去了。


02

窦文涛写给陈冬芹《此身 此心》的代序 最后一面里,有一句话让我动容:

你以为看得开,别夸口,那是别人的死,碰上是你在乎的人,你试试。

想对人好,趁活着的时候。

这句话,我读了很多遍。

三叔去世那年,大伯在灵堂前守了整整一夜。他们一辈子争吵,怨怼,直到三叔下葬前,大伯才开始永远的忏悔。

可是,人没了......

有些后悔,永远没有听众。

又或者,一个人的离开,只有在帮他准备丧仪的时候,才让活着的人,终于有地方安放自己的心。


03

死亡,总是突然的,不会让你有所准备。

甚至,让你来不及反应就错过最后一面 - 不辞而别,这个词,大概最适合死亡。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时的“”,不过是生活里的不顺,心里的小伤。可也许当你真正经历过无法解释的失去与痛苦,面对巨大的悲哀和意难平时,才懂得,什么叫: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谢谢窦文涛的解读,让我真正明白这首词)

那种巨大的悲哀,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某个夜晚,你忽然被一个梦惊醒,意识到再也没有机会对那个人说一句:“谢谢”或“对不起”。

可能,那时候才会明白,人这一生的很多遗憾,都藏在“以为来日方长”里。


写在最后

所以,趁还活着,好好爱。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