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毛姆对于读书的态度哈珀·李就显得更为强硬了,他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说:“阅读就像一个人的呼吸,即使不喜欢也不能不做。”对于从来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对于这样一句“劝告”可能会嗤之以鼻,不过放心,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不会和这句话相遇,而真的有阅读习惯的人对于这样一句“实话”其实也不是那么在意的。
昨天下午去经常去的那家咖啡馆喝咖啡,读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读的比想象中的快很多,250页的书眼看就要读完了。但我依旧喜欢这样的咖啡馆,安静、人少,且和老板或服务员并不熟悉。我有一个爱喝咖啡的极小的小圈子,大家时常会到一家和老板很熟悉的咖啡馆坐坐。好处是大家可以肆无忌惮地聊聊天,不好的也是可以肆无忌惮地聊天,因为聊的内容都很水,甚至时而下流。我顶不喜欢下流的聊天。只是氛围轻松。但那家咖啡馆慢慢变得欢快而吵闹,并不适合读书。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个也很喜欢读书的小伙伴私下和我说也很久不去这家咖啡馆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去了。平心而论,偶尔去一下还好,但要去连续两天就会感觉乏味。
我没读过咖啡史,也不懂咖啡,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起和书籍那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不知道和巴尔扎克或萨特有无关系。和烟酒糖茶一样,我时常喜欢它们,但从未了解它们。只是把它们当成拥护我的氛围,作为绿叶来陪衬。有朋友误以为我懂,实际他们根本不懂我,好在我不指望他们懂我。
有一个女生朋友,我们一起聊托尔斯泰或海明威,时而一起读西西或鹿岛茂。她说她喜欢厉害的人,显然我不那么厉害。不过倒是提醒了我什么叫厉害的人,对于这个词汇的思考显得让时间慢了下来。我常常觉得生活在一个城市中的固定范围里,每天工作、生活、读书、写作、收藏模型、听音乐、喝茶喝咖啡,再偶尔看看脱口秀,这样过着也不错。更为厉害的人……我到底想不想成为他们呢?要不要考虑成本和产出的配比呢?等等问题萦绕着。当然了,思考这些问题也不等于不行动。不过我的行动显然要比她心中的“厉害的人”有差距。或许慢慢地托尔斯泰能告诉我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