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康年间,繁华京城的一隅,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他天赋异禀,琴艺超凡,却常感曲高和寡,难觅知音。
春日,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国,途中泊船于汉阳江口。是夜,雨歇云散,明月高悬,伯牙琴兴大发,遂坐于船头抚琴。曲韵悠扬,如诉如泣,正沉醉间,琴弦“啪”地断了一根。伯牙心中一惊,依他多年经验,定是有人在附近偷听,且此人听琴之心极为专注,气息扰动,才致使琴弦崩断。
伯牙起身四望,果见岸边树林中有一人影。他高声唤道:“林中君子,既倾心琴音,何不相会?”那人闻声望来,略作迟疑,便快步走出。月光下,只见此人衣衫朴素,却透着儒雅之气,自称钟子期。
伯牙邀子期上船,重新摆琴,弹奏一曲《高山》。曲罢,子期闭目回味,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心头一动,又奏《流水》,子期微笑点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欣喜若狂,双手紧握子期之手,泪光闪烁:“吾一生所求,知音难遇,今得遇君,幸甚至哉!”
此后,二人常相聚切磋琴艺、畅谈人生,情谊日笃。奈何世事无常,子期突染重病,卧床不起。伯牙心急如焚,星夜奔赴子期家中。待他赶到时,子期已奄奄一息。见到伯牙,子期用尽最后力气说:“伯牙兄……今生得闻君琴……死而无憾……”言罢,溘然长逝。
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长跪不起,泪如雨下。他轻抚瑶琴,弹奏一曲又一曲,如泣如诉。曲终,伯牙猛地站起,举起琴,狠狠摔向旁边的磐石,琴身瞬间粉碎。旁人惊愕,伯牙却惨然一笑:“知音已逝,琴留何用?此后,这世上再无我的知音,这琴音,也无人能懂了……”
从此,伯牙绝弦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千古佳话,人们感怀于这份知音难觅、生死相知的情谊,至今仍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