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信仰是指宗教信仰,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信仰是广义概念的信仰,不仅仅局限于宗教,也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信仰,这种信仰的基础,首先有一个完善、积极、圆融的认知结构,对这些认知慢慢形成坚定信念,按照这种信念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影响和改变人格。这即是所谓的心理学意义上的信仰,下面所说的,都是这个概念的信仰。
什么是信仰?
首先我们要针对这个严肃的问题,做一次比较轻松的期待。
信仰是很严肃的问题,但是人生有严肃的一面,也有轻松的一面。
我们可以从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验开始想起,我们都有过怀疑的经验,小孩子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他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感到怀疑,想要知道为什么一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但是慢慢长大之后,我们发现这些询问“为什么”的态度,被我们的知识所取代了。
回想一下,我们有时候会问一些像“球为什么往下滚而不往上走呢?”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有地心引力,而每样东西都有重心,就使得它往下走;那么鸟为什么可以飞呢?因为鸟有它的本能,使它可以暂时离开地心引力,可以飞起来。
此外,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人为什么会老呢?”“哦!人长大就会老了嘛!”“老了为什么会生病呢?”到最后我们还要问:“人为什么会死呢?”“既然人最后会死,他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这样的问题,不管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提出来,不管你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我想都没有根本加以解决,因为这样的问题本身已经不是问题,而是一个奥秘。对于奥秘,我们可以用某个观点来说,也许我们虽然认为科学家懂得许多知识,其实恐怕只是看到一个光天化日的表面世界。
信仰的来源
远古洪荒时代,人类饱受饥饿、灾难、疾病和战争的痛苦,一些部落头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当时的人们宣扬一种超乎人自身能力的领驭之神,作为人生不可知力量的逻辑认知,以影响人类能安分守己,屈服神的力量。
宗教就起源于这样的背景,并成为人类精神世界高于现实的唯一寄托,也就是信仰。这种有信条和特定仪式的思想或行为就是宗教,在宗教诞生以前,可以说,人类是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
宗教作为人类信仰的一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信仰它可以起到束缚人类思想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时代的时候,宗教就是束缚、限制或引导人类思想的工具,而人类的行为则由每个部落或者国家所设定的法律来约束。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宗教信仰就是一种通俗化了的人生哲学,浅显易懂。
所以,通常最先被宗教影响的,是处于社会两极即文化浅显的贫穷无助之人和有较高学历的富裕阶层,因为这两类人更容易被一些或能改变现状带来更新未来期望的某些主张视为信仰,这两类人群内心比较虚弱灵魂缺乏依托(前一种因为一无所有和贫穷弱小而愿意虔诚祈求伟大神灵的帮助来解脱;后一种因为得到了普通人得不到的财富,满足了物质世界的全部追求,继而发现灵魂的苍白,而对某些宗教理念产生信任),对灵魂慰籍的强大需求,导致他们对某些符合内心精神寄托的逻辑信条深信不疑。
信仰是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有些事情,如果缺少信仰,怎么也无法解答;有了信仰之后,至少有一部分问题能获得解决;由此再继续深入,就可以渐渐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会使一个人充满智慧、理智、动力,使自己得到升华,是长久的信赖与依靠。
信仰,是心灵的支撑和人生的方向。但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也可以是一种信念,一种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每个人都需要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容易空虚、迷茫;有信仰的人,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