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小的时候就有一些弱视,非常细致的东西就看不清楚,直到13岁的时候,突然一下子视网膜脱落,完全看不见了,连光也感受不到了,完全分不清楚白天黑夜。
刚看不见的时候,她每天都很烦躁,直到她听到德彪西的《月光》,听到那首曲子的时候她就觉得像一只大手抚摸过她的内心,然后她就可以安静下来,并且可以回忆起之前看见过的一些色彩,突然觉得看不见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她在音乐当中可以找到一些光明的感觉,于是她开始正式学琴。
那个时候学钢琴是很难的,她要去摸琴键,遇到那种大跨度的普通人看得见就可以眼睛一瞄,手就过来了,而她就需要不断的一遍一遍去试错,直到很多遍以后形成一个肌肉记忆。盲谱她需要首先去摸它,然后把每一个音先背下来,然后再到钢琴上去找,先背左手,再背右手,最后两只手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曲子。
她的家庭并不富裕,况且她的妹妹也是一个视力障碍者,养育两个视障孩子压力可想而知,但她们的父母却坚持让姐妹俩读书、学音乐,希望她们能够像普通孩子一样考上大学。但是在当时的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学推拿是视障学生唯一的出路。张晨心里想:为什么就只能学推拿呢?要是我不想呢?我要是就想学音乐呢?她那个时候听说长春大学有招收音乐的视障的专业,她就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她不喜欢自己的人生只有推拿这一种可能性,不想自己的未来被定死去干什么。
2002年,十六岁的张晨通过高考被长春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录取,成为安庆市的第一位盲人大学生。毕业后,她回到母校——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工作稳定后,她与导盲犬训犬师结为夫妻。就在许多盲人朋友羡慕他爱情、事业双丰收时,三年前,她又决定跳出舒适区准备考研。她说从他考入本科之后,她的学弟学妹就开始考本科,在他们的内心当中觉得本科应该就是天花板了,就没有想过是不是还有更高的可能性,她就想她能不能通过自己考研能够让学弟学妹们会有更多的尝试,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参加研究生考试意味着与正常考生同堂竞技,但对于张晨这样的视障考生来说,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几乎找不到盲文的考研复习资料。然后就是她的先生先给他读,她自己抄下来再去复习,这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像这样的盲文笔记本,她手写了近一百本。而比寻找资料更难的是找到愿意接收视障考生的学校。她打电话到各个学校说想报考,然后人家学校一听就蒙了,都说你看不见你怎么考,她说国家有出台的文件为残疾考生提供合理便利,但学校又说没有先例,不知道怎样出这方面的试卷,不具备这方面的培养条件。她给很多学校打电话沟通,然后就各种被拒绝。她一边教书工作一边准备考研,最后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校两年,在各类歌唱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学习上,她相信勤能补拙,借阅大量书籍并转换成读屏软件可以识别的电子版本,她一字一句的敲击出数万字的论文,两年的学业结束,她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