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利用感觉器官收集到信息后,还可利用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如,比较、分析等),从而对事物进行更准确的认知,这也就是一个人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抓住这个点,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的材料和教学方法,也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对这一课作了如下处理:
1.书上两幅图片找不同的活动,PPT出示图片,全班一起找,迅速过,并让小朋友分享能迅速无遗漏找出5处不同的技巧,有的学生就会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找”从而提出观察顺序的重要性。
2.听声辨物的活动,第一个班我按书上的方法准备了小桶和各种小物品,但是,发现既费时间,又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后面两个班级我便把此活动改成了一个乒乓球和一串钥匙掉落到地上,请学生辨别,孩子们很容易就猜出来了,特别兴奋,并能说出“我用耳朵听到了跳动的声音,并且有点清脆,所以我猜这是乒乓球。”“我用耳朵听到了一串东西掉落后,还有一些延续的相互碰撞的小声音,所以我猜这是钥匙。”
这时候便进行追问:“你能说出这个乒乓球的颜色吗?”
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开始说“黄色”“白色”,甚至有几个前排的孩子跳着说“白色,我都看见了!”
师:“你能听出来吗?”
生:“不能,只能用眼睛观察到颜色!”
老师出示刚才所用的乒乓球,哦,原来大家都错了,我的乒乓球是一半黑一半白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开心,又体会到了“一种感觉器官只能收集到一些特定的信息,而对某些信息却是无能为力的”,更加意识到多种感官相互配合在认识事物中的重要性。
3.给三个杯子排序的活动,首先,课前经过多次尝试,我把酱油改成了醋,因为醋的独特的刺激性气味和酸味,更便于学生闻和尝,并且不提前告知学生(为了保险起见,我还在醋瓶子上套了个口袋,就算学生看到了瓶子,也不知道是醋),因为学生一看到这些材料都会由于受教材内容的影响而直接说“酱油”,改成醋过后,学生不仅能顺利完成教材的设计活动,还能在活动中发现“哦,原来并不是酱油而是醋啊!”“眼见未必为实,五官的配合对认识实物是多么重要!”
这个活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看见老师取杯子,贴标签,倒饮用水,但不要让学生看见滴醋的过程(为了保证实验材料可尝,我没用滴管,而是直接瓶口贴杯口倒入醋,倒的时候慢一点会自然成滴状)。
【2】每个杯子里醋的量差距尽量大。
【3】请学生闻或尝时,要闭眼,避免眼睛的干扰,每次闻或尝之前先要清理鼻腔里的气味或漱口(学生都自带有水杯),避免前一步的观察残留的气味或味道对下一步的观察产生影响。
【4】用过的杯子不能再用,下一个班换新杯子,一是醋味很难去掉,二是这样可以做到绝对卫生(在尝的时候,为了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可以让上来尝的孩子带上中午吃饭用的勺子,倒入勺子尝,这样就避免了嘴巴接触到杯子而留下交叉感染的隐患。)
4.辨认真假水果的活动,我准备了以下6个水果混在一起,找出真水果。个人觉得爱牛科教配的假水果太假了,一眼就能看出,所以就借用了两个美术老师们用的假水果,逼真多了,实际上课时也发现如果只用眼睛看的话,每个班都有学生把美术老师用的水果辨认为真水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说出其他判断方法,然后依次请学生上来摸,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发现,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更利于比较,更容易接近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