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是受到和朋友周末出去聚餐露营的影响了,他又有些意志不坚了,隔了一天才来跑步。
好消息是他能一步不停的跑完3.5公里了,坏消息是他暂时没法天天跑,天天跑步不仅需要信念,更需要身体适应。
这段时间一直有在看关于跑步的分享,播客、视频、文字记录,几乎没有人绕过伤病这个话题。这些跑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他,跑步切忌急功近利。
每个人身上肌肉的红白肌纤维的不同将天赋分成了2类:长跑和短跑。他见到的博主基本上都是长跑者,短跑比爆发,长跑比耐力。
既然长跑是一项极其需要耐力的运动,这些跑者为什么还会受伤呢?因为人人心中都有贪婪,都炽热的望着目标,也渴望着完成目标。
目标完成的诱惑是如此的沁人心脾,以至于人人都恨不得快一点,因为人生有限。
他目前仍在养成跑步习惯的阶段,如果天天跑,恐怕会让跑步变成一件迫不得已要坚持的事,也会让膝盖、脚踝、肌肉或其它某个部位在未来某时某刻受伤。
在长跑这个领域,人人渴望着马拉松,网络上谈论都是PB、配速。但依然能够看到那些不为目标只为健康的跑者,他们每周只跑3、4次,每次只跑3~5公里。
每次看到这样的跑者,他有由衷的感到佩服,这些跑者是如何专注于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的热浪所裹挟的?
对于大众跑者而言,跑步是自我的运动;对于那些严肃跑者,跑步是否已经变成了一项竞技运动?
对于这些问题,他并没有答案,毕竟他目前5公里虽说能跑下来,但远远谈不上轻松。不仅身体没有习惯,而且心态上也对于5公里也没有适应。
跑步中会遇到上坡下坡、冷风冷雨,跑步外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关于跑步的困惑。
不过关于APP上的跑走结合的跑法,他稍微查了之后知道了它的由来。这个所谓的E强度:轻松跑源自于《丹尼尔斯的经典跑步训练法》,轻松跑有利于打好基础,对一定的伤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
查到了这个原因,却又生出更多的困惑,为什么轻松跑要求人用那么低的配速,怎么才能跑的这么慢?
既然这个跑步课表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跑的更慢也许对现阶段的他来说更好。
特别赞同一个博主的一句话,与其去要这样那样的网红课表,不如踏踏实实地把一个课表完全执行下来,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怀着这样的心情,他带着今天的34分钟轻松跑又跑进了公园。上次因为轻松跑让他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这次是否涛声依旧?
此时夜幕并没有完全落下来,草坪和湖面却已经被喜悦填满。凌冽的风从侧面穿过跑者轻薄的衣裳,柳叶似乎也要离树而去,生命力在这个季节里独领风骚。
令他奇怪的是,今天跑步时完全没有感受到早春的风寒,轻松跑确实担得上这一个名称,在前3公里的时候完全没有压力。
他轻松地跑过落满早樱的路面,跑过零星几人的吸烟区,跑过高高的池杉,跑过岗哨般的路灯,跑过没有歌声的歌笛广场,跑过热情的篮球俱乐部和昏暗的沙湖桥底。
今天终于能跑出地图上的绿色区域了,他终于得以一见那不曾见过的非绿色路段。
说是非绿色路段,但明显这也不是传统的马路,这也是非常适合跑步的路段,没有机动车,顶多是些自行车和电动车跑过。
不过与公园里的跑道相比,这里的行人更多,跑者更少,也许这里更适合观景。
想着想着,沙湖环路不断往前延伸,从栏杆向右望去,湖对面仿佛已经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那里灯火不缺,城市已经不像城市,而像另一座森林,像是草木般的人类与湖对面的城市森林遥遥相望。
湖里传来零星的蛙鸣,它们对陌生的跑者表达的是欢迎还是嘲笑?他并不清楚,不过他相信那不是讨厌的声音。
在湖边跑步,除了行人与跑者的陪伴,湖里传来的声音互动,也让人心生温暖。好比路灯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温度,但灯光本身就足够美好了。
跑完了轻松跑,他开始自由的返程,从梦湖水岸一刻不停地跑到图书馆大门。返程的前半段还是和以前一样愉悦,可过了4.5公里后,痛苦也随之而来了。
那些令人愉快的激素到底去哪了,它们怎么总是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显现呢?双腿疲惫的让人心生愤怒和沮丧,可跑者还得依靠这双腿跑下去。
尽管很累,但是跑者的内心却未生退却之意,双腿也似乎赞成他的选择,也一直不肯停下来,或许它们也想再见见光怪陆离的对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