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出示“偶像”二字,学生读。
(1)问:说到偶像,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问:你崇拜的偶像是谁?
2.古人也有崇拜的偶像,说到古人崇拜偶像,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理解“咏物诗”,咏的是“物”,其实指的是“人”。
4.回忆所学的咏物诗:
5.学习咏物事有哪些建议:
总结:想一想: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找一找:有没有直接写诗人情感倾向的诗句。联一联:咏物事跟诗人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古诗
1.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
2.学生分享查到的关于郑燮的资料。
3.出示学习建议,指名读。
4.小组合作学习。
5.学生交流发现的竹石的特点。师:通过圈画的词,都是竹,那石呢?
6.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悟竹和石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7.交流问题2.指名回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师生合作朗读。问:除了东西南北风,竹石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完成作业纸上的习题:
9.学生交流。
说起偶像,王崧舟老师也是我的偶像。第一次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就是《长相思》,听完觉得:美、震撼。觉得这才是语文,之后也听过王老师的《威尼斯的小艇》《慈母情深》《墨梅》,每一节课都非常美,很有意境,很有韵味,正如他所写的一本书《语文的生命意蕴》,他的课,是有生命的,也是诗意的,是沉浸的,是意犹未尽的。也读过王老师的《美其所美》《美在此处》。从书里面总能恍然大悟,原来这篇文章可以这样设计,原来这篇文章的这个地方这样打动人,这样值得思考和研讨。
今天这节课,虽同是古诗教学,但和《长相思》、《墨梅》又截然不同。今天这节课借助“偶像”这个话题出发,先用表格物-人-诗回顾所学过的咏物事,这个环节,也很清晰的呈现了什么是咏物事,即借物喻人,或者说咏的是“物”,其实指的是“人”。接着,出示三个建议开展小组讨论。三个问题的设计从发现特点,体会情感再到联系诗人。最后,回归“偶像”话题,先说诗人的偶像,再谈自己此刻的偶像。至此,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咏物事,理解了诗人,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突然就想到了这些天在《大概念教学》中接触到的一些概念:
如今的教育,生活价值显得尤为迫切,所谓生活价值,是指对学生的未来有价值和有意义,不仅包括柴米油盐,还包括理想爱好。那么今天的这节课,学生对“偶像”从“人”到“物”的变化,生活价值显而易见。也如书中所说的:“学习是有情境中的问题驱动的,是在世界和他人的交互中对自我经验的重塑。”
听完偶像的课,更是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钻研,更需要关注学生,更需要关心学生的未来出发,努力像自己的偶像靠近一点点。
体会竹石的品质,学习借物喻人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