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刘伯温也是一个忠于元朝的儒士,23岁中进士,多次上任官职,但是元朝一次次让他失望,他都没有放弃改变政局的决心。
元朝是蒙古人当政,非常瞧不起汉人,所以不管汉人有大的才能,都只能是做二把手,一把手的是蒙古人,由于好吃懒做,所以体型肥胖,看起来真的像是筷子插在肉包子上,真的是酒囊饭袋。
所以刘伯温满腔热血,一身本事,要想实现梦想,只有蒙古人点头才行,但是那些酒囊饭袋觉得刘伯温格格不入,从来不参加酒局,也不会奉承领导,所以每当做事的时候总是被刁难。
这是最难受的,比死还难受。
但是刘伯温针对这个问题,他又特别鄙视那些一遇到困难就退后的人,鄙视那些仕途不顺就多起来隐居的人。他指名道姓说陶渊明,这是懦夫的行为,太过于消极。
不过也是,刘伯温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他在知道元朝命数已尽的时候,还是应朋友之邀去上任教育部官员,企图为元朝招揽人才,特别是那些饱学之士。但是他也知道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表面上是出在下面的官员,其实是因为当政者不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真正的豪杰。孔子也说过这样的话。
不过刘伯温对孔子又有不同意见了,他说孔子一直只知道去找平台,去找贤君,如果没有贤君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相当于把自己的远大抱负埋在心里;
刘伯温说,我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如果心中有所想那就必须付诸实践;如果有明主,那就辅助他,如果没有明主,没有平台,那就自己搭平台;这才是能人义士,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绝对没有退缩一说。
所以才敢说直面惨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