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习第208天《形势解 第六十四》第一部分

《管子》学习第208天《形势解 第六十四》第一部分

原文阅读

      山者,物之高者也。惠者,主之高行也。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忠者,臣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故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主惠而不解,则民奉养。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臣下忠而不解,则爵禄至。子妇孝而不解,则美名附。故节高而不解,则所欲得矣,解则不得。故曰:“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

      渊者,众物之所生也,能深而不涸,则沈玉至。主者,人之所仰而生也,能宽裕纯厚而不苛忮,则民人附。父母者,子妇之所受教也,能慈仁教训而不失理,则子妇孝。臣下者,主之所用也,能尽力事上,则当于主。子妇者,亲之所以安也,能孝弟顺亲,则当于亲。故渊涸而无水,则沈玉不至。主苛而无厚,则万民不附。父母暴而无恩,则子妇不亲。臣下堕而不忠,则卑辱困穷。子妇不安亲,则祸忧至。故渊不涸则所欲者至,涸则不至。故曰:“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

      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治之以理,终而复始。主牧万民,治天下,莅百官,主之常也。治之以法,终而复始。和子孙,属亲戚,父母之常也。治之以义,终而复始。敦敬忠信,臣下之常也。以事其主,终而复始。爱亲善养,思敬奉教,子妇之常也。以事其亲,终而复始。故天不失其常,则寒暑得其时,日月星辰得其序。主不失其常,则群臣得其义,百官守其事。父母不失其常,则子孙和顺,亲戚相欢。臣下不失其常,则事无过失,而官职政治。子妇不失其常,则长幼理而亲疏和。故用常者治,失常者乱。天未尝变,其所以治也。故曰:“天不变其常。”

      地生养万物,地之则也。治安百姓,主之则也。教护家事,父母之则也。正谏死节,臣下之则也。尽力共养,子妇之则也。地不易其则,故万物生焉。主不易其利[4],故百姓安焉。父母不易其则,故家事辨焉。臣下不易其则,故主无过失。子妇不易其则,故亲养备具。故用则者安,不用则者危。地未尝易,其所以安也。故曰:“地不易其则。”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故春夏生长,秋冬收藏,四时之节也。赏赐刑罚,主之节也。四时未尝不生杀也,主未尝不赏罚也。故曰:“春秋冬夏不更其节也。”

      天覆万物而制之,地载万物而养之,四时生长万物而收藏之,古以至今,不更其道。故曰:“古今一也。”

      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字词注释

[1]解:通“懈”。懈怠。下五“解”同。

[2]子妇:儿子、儿媳妇。

[3]忮:刚愎。

[4]属(zhǔ):连接。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5]官职政治:官吏尽职、政事得到治理。

[6]共:通“供”。

[7]利:当为“则”之误。

[8]载:通“戴”。尊奉,推崇。

[9]漂:犹飘。吹。下同。

[10]濡:润泽。

[11]乡:通“向”。方向。

译文参考

      山,是万物中崇高的事物。惠,是人主的崇高行为。慈,是父母的崇高行为。忠,是大臣的崇高行为。孝,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崇高行为。所以山高而不崩,自有人们送祈福的牛羊来。人主施惠而不懈,则人民就会拥戴。父母慈爱而不懈,则儿子和儿媳妇就会孝顺。大臣忠诚而不懈,则爵禄自然到来。儿子和儿媳妇孝顺而不懈,则美名自然归附。所以节气崇高而不懈,则想要的就会得到,懈怠则得不到。所以说:“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

      深渊,是万物生长的地方,深而不干涸,人们就会投玉求福。人主,是人们所仰赖而生活的,能宽大醇厚而不苛刻刚愎,人民自然依附。父母,是儿子、儿媳妇受教的人,能仁慈教训而不失理,儿子、儿媳妇自然孝顺。臣下,是人主所用的,能尽力为主上做事,就合主上心意。儿子、儿媳妇,是安养父母的,能以孝悌之道敬顺父母,则合乎父母心意。所以深渊干涸无水,就无人来投玉。人主苛刻而不宽厚,则人民不亲附。父母暴戾而无恩情,则儿子、儿媳妇不亲近他们。臣下懈怠而不忠诚,就会穷困卑贱。儿子、儿媳妇不安养双亲,就有祸患忧虑。所以深渊不干涸就能得到想要的,干涸就得不到。所以说:“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

      天,覆育万物,控制寒暑,运行日月,安排星辰,这是天的常道。以理而治,终而复始。人主治理万民,打理天下,统率百官,这是人主的常道。以法而治,终而复始。和睦子孙,团结亲戚,这是父母的常道。以义治之,终而复始。敦厚恭敬,忠诚信义,这是臣下的常道。以此事奉人主,终而复始。爱养父母,恭敬受教,是儿子、儿媳妇的常道。以此事奉双亲,终而复始。因此,天不失常道,则寒暑无错时,日月星辰无错位。人主不失常道,则群臣行事正义,百官各司其职。父母不失常道,则子孙和顺,亲戚欢爱。臣下不失常道,则办事无过错,官吏称职,政务不乱。儿子、儿媳妇不失常道,则长幼有序,亲疏和谐。所以用常道就治,失常道就乱。天不曾改变过常道,所以太平。所以说:“天不变其常。”

      地生养万物,是地的法则。治理安顿百姓,是人主的法则。教养保护家事,是父母的法则。正直上谏、殉死守节,是臣下的法则。尽力供养父母,是儿子、儿媳妇的法则。地不改变法则,所以万物生长。人主不改变法则,所以百姓安居乐业。父母不改变法则,所以家事井然。臣下不改变法则,人主就没有过失。儿子、儿媳妇不改变法则,双亲就奉养得周到。所以用法则就安定,不用就危险。地不曾改过法则,所以安定。所以说:“地不易其则。”

      春天,阳气开始上升,所以万物生。夏天阳气完全上升,所以万物长。秋天,阴气开始下降,所以万物开始收。冬天,阴气完全下降,所以万物藏。所以春夏生长,秋冬收藏,是四时的节令。赏赐刑罚,是人主的节度。四时没有不生不杀的,人主也没有不赏不罚的。所以说:“春秋冬夏不更其节也。”

      天覆育并控制万物,地承载并养育万物,四时生长收藏万物,自古及今,从不改变。所以说:“古今一也。”

      蛟龙,是水虫的神灵。有水则神立,无水则不立。君主,是天下有威严的人。得民心则威严立,失民心则威严废。蛟龙得水而后立其神灵,人主得民心而后立其威严。所以说:“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虎豹,是野兽中的猛者,居于深林广泽之中,人们就畏惧它们的威严而看重它们。人主,是天下最有威势的人,深居则人民畏惧他的威势。所以虎豹离开深幽之地来到人群中,人们捉住了它们就不再看重其威严。人主离开深宫而与人民靠近,人民就会轻慢他而傲视他的威势。所以说:“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风,吹拂万物。风所吹拂的,不分贵贱美恶。雨,润泽万物。雨水下落,不避大小强弱。风吹雨打,大公无私,没有固定的方向,所以人们即使遇到风雨也不会发出怨言。所以说:“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核心内容解读

      我们知道,《管子》不是管子一人的著作,其篇章是先后形成,再经汇辑的。《管子》有几篇,篇名就叫《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明法解》,它们本来就是诠解《牧民》《形势》《立政》《版法》《明法》等篇的。

        这样的文体在《韩非子》中也有,如《解志》《喻老》,不过此篇之解《形势》,逐句而解,可谓详尽,是其与《韩非子》文章不同之处。《形势》篇而有“解”,亦可推测其时间之早,或为春秋之作,至于是否为管子所著,则难以论定。

      《管子·形势》原文为:“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形势解》第一段文字最末“故曰”之后所引的句子“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就是《管子·形势》的首句,也就是说《管子·形势解》的第一段是对《管子·形势》开篇的解释和阐发。

      文中描述了人们对山、渊、天、地、四时、风雨、蛟龙、虎豹所认知的特性,透露出古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和认识,而这种认识又借由譬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段,在哲学和政治的论述中表达出来。人们把对自然世界现象的认知和想象,抽象出一些道德品性,这当然不是因为天地、四时、风雨等本身如此,或原本如此呈现,而是因为人们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如此。

      例如,《管子·形势解》中:“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这里指出蛟龙是水虫中的神灵。但它的神性是在有水的情况下立起来的,一旦失去了水,其神性也就废掉了。同样道理,“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君主是天下有权威的人。但他的权威是在得到民众拥护、支持的情况下立起来的,一旦失去了民众的拥护、支持,其权威也就废掉了。

      作者通过这种比喻,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君主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必须争取民众的拥护、支持。具体应当怎么做呢?作者分析说:“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作者指出民众是趋利避害的,因此,要想招徕民众,得民众拥护、支持,就必须为民众谋利益。又说:“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人主能安其民,则事其主如事其父母,故主有忧则忧之,有难则死之。”即是说,君主能够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对待民众,民众就会亲近君主。君主一心为民众着想,为民众分忧解难,使民众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那么反过来民众也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君主。为君主分忧解难,不惜牺牲生命。还说:“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衰者,上之所以加施于民者厚也。故上施厚,则民之报上亦厚。”即君主能够厚待民众,民众就会誓死报效君主、国家。

    毫无疑问,这种认识呈现为一种融合了自然与人事的独特的政治叙述。这里确实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有关,但与其说是对自然的认知,不如说是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甚至是以人的社会为中心构筑起来的。这些原本是源于早期共同体生活经验,尤其是与共同体规范相关之经验的观念,会成为天地、风雨的属性或品德,社会观念中的规范关系会传递到自然的观念中去,在属人的政治与自然的天道之间建立起一种同构的关联性。

      在作者看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的产生有赖于天,而天的道理和规律的彰显有赖于人来完成,人与天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这种“天人合一”的系统论在后世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人与天(自然界)、人道与天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天人合一”的有机社会系统,影响深远。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国必依山川”的理念

        先秦时代山川崇拜流行,人们普遍认为分封立国要依托名山大川,传世文献有大量关于山川与国运的故事。“国必依山川”这一提法来自《国语》。周幽王二年,三川地震,伯阳父说:

        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伯阳父认为山川地质变迁是阴阳之气失序的表现,他采用阴阳观念但并未引申出过于神秘主义的解释,而是说山川变动会导致水土不能为民所用,会影响民生,因此天下会大乱,出现王朝更迭。这种推论显示出古人已能把日常对山川的功利主义认识上升到朴素的政治哲学观。

      山川是大地的坐标,相传大禹治水时“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同时大禹还为华夏山川命名,因而有“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之说。古代分封建国,知名的山川是其重要依托,这最能体现“国必依山川”理念。如周王分封鲁国时就有“乃命鲁公,俾侯于东。赐之山川,土田附庸”。诸侯国内分封也会划定山川,春秋时鲁国季孙氏欲以桃邑换孟孙氏之成邑,孟孙氏成邑守便“辞以无山”。

    《国语》中太子晋、伯阳父之言都指出山川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正是基于山川的实际功用与象征功能,古代先民才产生了山川崇拜。《礼记》有“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此知先民还认为山川乃鬼神所居,祭祀山川可以使鬼神尚飨,如有学者就指出周人因天神居于嵩山而称之为“天室”“大室”。

      当然在先秦信仰世界里,山川的功能不会仅限于某一方面,我们不能以山川为鬼神所居而忽视山川神的独立神格。比如文献中很早就出现的山川神祇“河伯”,《竹书纪年》有“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该书还保留了先秦时代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即殷王上甲微借河伯之力为父王亥复仇灭有易氏。 

      河伯这位山川神显然是基于万物有灵而产生的人格神,其他名山大川之神莫不如是,至于周朝将嵩山视作“天室”,应当是山川崇拜与天帝信仰结合的产物,它可能只是在原本的山川神基础上附加了通天功能而已。

      古人认为山川能主宰水旱,关系国计民生。《礼记》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因山川神职掌降雨,于是国家要按时“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郑国子产以山川兴云雨为专职,他指出:“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左传》载,卫国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史记》有“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可见严奉山川祀典,是保佑一方丰收的必要条件。

      古人认为山川关系国君命运。《诗经》云:“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在《左传》中,晋侯生病被认为是星神与汾水之神作祟;楚昭王患病,卜者认为是黄河之神作祟。东方的齐景公患病时派史祝祭祀山川、宗庙,西方的秦王因生病而祷告华山。山川之神不仅关系到国君的生老病死,还能影响到立嗣继统。楚共王在选定继承人时,就曾“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

      不惟如是,古人行军打仗、立约定盟,对所过山川也多有祭祀,以祈求神灵庇佑。《晏子春秋》载齐景公过泰山时梦“二丈夫”,占梦者就认为是:“师过泰山而不用事,故泰山之神怒也。”公元前562年,晋盟诸侯于亳地,其盟书内容为:“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坠命亡氏,踣其国家。”盟书中司慎、司盟似为监盟之专神,其下群神便以名山大川为首。

      近来研究者发现,春秋时晋国订立盟约常以“岳”神为誓并尊称其神为“岳公”,这足见山神在晋国政治文化中的影响。古人坚信山川之神能助战功,故《周礼》有“祭兵于山川”。如赵襄子与智、韩、魏四家征战时,就曾得霍太山神之助。《史记》记载山神与赵襄子的“交易”:“赵毋恤,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女反灭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将赐女林胡之地。”此故事中,称霍太山神所派为“天使”,可知在古人想象中,大山可以通天,故山神与天界有一定关联。当然,最能体现山岳沟通上天功能的便是传说中的封禅大礼。《史记·封禅书》言封禅是受命且有功之帝王在泰山报答天神之礼,张守节解释道:“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此知泰山因能达天听,故可诱使帝王不惮路途遥远而东行封禅。

        山川之神如此重要,连君王死生更替都须告祀山川。《尧典》载舜即位时,“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礼记》有:“君薨而世子生……大宰命祝史,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如已葬而世子生……三月乃名于祢,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庙、山川。”先秦儒家还认为君主出境也应告祭山川,

战国晚期总汇诸家思想的《管子》特重山川与治国关系。其首篇《牧民》提到“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此即重山川鬼神之祀。

      《形势》开篇即言“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立政》篇“五事”“省官”有修火宪、敬山泽事,《国准》篇托名管仲论经营国家要“立祈祥以固山泽,立械器以使万物”,《地数》篇有“苟山之见其荣者,君谨封而祭之”,此是《管子》重视山川所出经济资源。《乘马》篇言“立国”要做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此合“国必依山川”之义。《侈靡》篇论君民关系,君能“敬而待之,爱而使之”,则民对君能“若樊神山祭之”。《形势解》将君主比作山岳,有:“山者,物之高者也。惠者,主之高行也”,“山,物之高者也,地险秽不平易,则山不得见。人主犹山也,左右多党比周,以壅其主,则主不得见。故曰: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

        综上可知,先秦时代“国必依山川”理念十分流行,古人既深知山川于国之重,故会以严格的礼仪祭祀山川。《左传·成公五年》,晋国梁山崩,绛人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晋侯从之。此正是先秦时代因“国主山川”而以礼祭之的真实写照。或许因为注意到山川往往与国君有密切联系,孔子类比两者而言:“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正是在这一思想下,《礼记·王制》才会有“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之说,即应以三公、诸侯之礼对待五岳四渎,这一说法对后世的五岳祭祀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古代五岳祭祀演变考论》,牛敬飞,中华书局,2020年6月

《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景天魁 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0月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