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太阳病发汗大汗出胃中干,参考第181条‘何缘得阳明病?答: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即大汗出胃中干为阳明热证,此时欲饮水少少与之,胃气和则阳明病愈,因脾胃虚不宜多饮;发汗后,若脉浮,发散药辛温使人体疏泄太过而收敛不及,气滞于上而里虚;中虚寒不运化,则太阳经津液虚不降不入膀胱故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上热而病阴虚,肺燥热而渴。
苓散五方
病机:中虚寒不运化,太阳经气虚而不降,膀胱无津液;肺气滞不降,津液不生
病症:消渴 小便不利
治法:升肝温脾,健脾除湿,利水至膀胱经。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白术苦甘,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平),其属阳,入胃经,渗湿利水,促进水分吸收;桂枝温升肝经,上温脾胃而水道通;猪苓(甘淡平)泽泻(甘淡寒)入膀胱经,渗湿利水。
组方来看,主要是健运中土以助水分吸收,并将津液降入膀胱经。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白饮,大米汤或煮过面条的汤,养胃的作用;多饮暖水,以暖胃助吸收,即‘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疏输膀胱……’,津液足经气行汗出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