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7购买理由是品种价值

今日继续学习《超级符号原理》

把今天的体会压成一句:品类决定“我在第几排”,品种决定“凭什么选我”。

一、品类价值 vs 品种价值(对应汪志谦老师的“品类-品牌-品项”路径)

品类价值:让商品上对货架。酱油=调味上色;羽绒服=御寒;饮料=解渴好喝。

品种(品项)价值:在同一货架最后一击的理由——消费者为何选这一支

在实践中,消费者常走品类→品牌→品项;但当某个品项价值独一份时,会出现**“品类→品项(跳过品牌对比)”**的捷径。

二、行业观察:为何奶茶/餐饮“卷上新”

在高度同质化赛道,品类价值已被共享,“上新”实质是在不断制造新的品项价值,刺激复购与话题。

因此,即便老品牌,也要把“上新”从“频次”转为**“位势管理”(常青/爆款/试验),让每次上新都回答“这次的品种价值**是什么”。

三、案例对照

晨光考试笔 → 孔庙祈福

“考试笔”是品类价值,很快被全行业复制;“孔庙祈福”把母体场景(求学祈愿)变成品种价值,从一季畅销转为年年常销。

足力健·老人鞋

定义“老人鞋”是品类创新,先抢解释权;但要长期领先,必须叠加品种价值(如防滑/轻便/宽楦的可验证证据链)。

重庆火锅

同一品类下,不同品牌用非遗背书/门店规模/复古体验打造不同的品种价值,把“同一锅底”做成不同的“选择理由”。

饮品赛道

“解渴/茶饮”只是品类;“真茶真奶/冷萃/0蔗糖/鲜奶当日”是品种价值

王七叶蚊香视频(自有案例保留):

通过符号创新拉高品项的感知优势,让“同类功能”被重新记住。

四、实操:如何把“品种价值”写成能打动的购买理由

替换测试:把品牌名换掉还能成立=太品类化;换掉就不成立=抓到品种价值。

动作化:把价值变成指令/指南(“先看配料表”“先试7天再买”)。

母体锚定:让理由绑定一个生活仪式或场景(考试季/通勤/宵夜)。

口语化:7–12字,一听能复述。

快速验证:抖音/外卖词条 48 小时 A/B,看CTR / 转化 / 客单加购,以数据筛选“最能打动的那一句”。

结论

在存量竞争里,购买理由=品种价值的口语化表达

品类帮你“被看见”,品种让你“被选中”;一句能打动的购买理由,就是那记“最后一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