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59,7-12-2,离娄章句上12-2》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丁巳日,三月初三,2017年3月31星期五。
昨天的前一节,孟子讲解了明善诚身的思想逻辑。他说,人有四种社会关系即:1,君:上下级关系;2,民:公共关系;3,亲:亲人关系;4,友:朋友关系。所有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能否正常有效地运作,自身的明善诚身是根本,由此可见,诚,是联系全部社会生命体验的中枢。
这一节主要回答什么是诚的问题。
诚,是什么呢?“诚者,天之道也。”也就是说,诚,是人的品质,但不是人造的,而原出于天。用现代话解释,诚有三个特性,第一,是天生的;第二,是人类人之为人的种性;第三,是人人具有的。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诚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品德,纯粹真实,没有一点虚假,没有一点亏欠不到的地方,“相互独立无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这是天道本身的特性,也可以理解为:天道即是大全,但是它又好像透明的一样,不占有什么,虽然如此,却没有什么离得开它;不塑造什么,却没有什么不是包含于其中;好像没有秘密,却觉得神秘莫测。所以说“诚者,天之道也。”
但是,天道是这样完全的大全,人却“被容许”不完美、不完善。那么,作为不完美不完善的人该怎么做呢?须明善,通过这样一个扫除无明的过程,调动人精神思想的力量去感通诚实的天道,这个过程中,把本性中仁、义、礼、智一样一样体验扩充,这叫做择善固执,并且要调性高,眼光远,心胸大,不仅择善还要精,不仅守善还要固,必要求自己到达那诚的境界才作罢,这是人道该做的,所以说:“思诚者,人之道也。”
明善以诚身,运用人类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思维功能的天赋,努力体验人性中固有的纯粹真实,随时保持,住在里面,走在大道上,这是人应有的追求。
孔子始终强调,仁是"时中",时时归正,时时调整,时时"追求"才能"保持"中道。孟子也强调,这种学习不是考试通过了就万事大吉,不是公式会背了就无限超能。不是。他说"非义袭而取之也",不是发奋图强,吃苦一时,好像练功练到九段就达到目标了,不是,如果你停下来就会立马反弹,君子变成小人。儒家讲做人是讲一辈子,讲时时刻刻,讲随时调整。
焦循先生总结得好:"未明,患其不明;既明矣,又患其不诚。"这种精神意志茁壮生长不息不止的生命历程,何其光明!何其充实!
焦先生接着说道:“不诚者,非天不以诚授我也,是我未尝思也。” 意思是说,天道酬勤,无时无处不在,对每个人都保持着始终的诚意,就看你自己有没有朝这儿做了。
如果一个人 “未死先已,未终先终,不诚矣。”半途而废的人,只是没有住进真实无妄的诚里罢了。
今天学习了这个道理,更要勉励自己勤于自省,勿忘勿助,居仁由义。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