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60,7-12-3,离娄章句上12-3》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今天是丁酉年癸卯月戊午日,三月初四,2017年4月1日星期六。
上一节孟子讲解了天道和人道各自的存在方式和彼此的联系方式,天道是诚,是“相互独立无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的真实无妄;人道是思诚,是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思维天赋,择善固执。天人之间,通过思的感通功能融合于诚的大全之中。
孟子接着说,思诚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也是人应该作出的自我要求,天理良知呢,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始终在那里,只要自己不自欺,只要自己真实无妄,足以感通于人。生活中,怕的是无明和遮蔽,乌云蔽日一般离开诚的心境,如果能够始终保持着择善固执的心,由思诚的意识,再进一步加密这功夫,最后修养成为念念皆诚,没有丝毫虚假,时时皆诚, 没有一息间断,直到那至诚无息的境界中时,就是天人合一了。这时候,所有的社会关系的状态,自然件件通达,事亲则父母喜悦于他的孝心,工作则领导信任于他的忠诚,交友则朋友信服于他的诚信,管理则大家感动于他的仁爱,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如果说至诚而不能达到感动的,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如果诚意不足,意识里面有欲望和私心跳出来,那就断片儿了,就是所说的虚假和间断,这样就做不到精神贯彻、志意交融,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当然就乱了,也就是说,获上治民、悦亲信友,都无法实现。大家都是通过天理良知感通而动,心相感触,就会不戒而信;心有间隔,就会有求不应,都是同一个道理。
思诚是做人最初也是最关键的修养功夫。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