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走红,有点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毕竟现在国民的阅读量明摆着是令人堪优的,怎么还有闲情去朗读?那不是更耗时?没想到,节目刚播出不久,就好评如潮。身边一位从医的大姐姐说,最喜欢《朗读者》,每期必看。于是微信上有链接我就发给她,她如获至宝,可以再度重温了。还有一些平时想看书又没时间看书的人们,他们可以通过节目感受美的存在。
他们喜欢这个节目,他们会倾听节目里的人物纵谈欢乐与悲喜,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释放了情绪,共鸣着情感。在众多娱乐节目中传递着不一样的情感。几期看下来,感触最深的,除了文字的唯美,朗诵的声音也传递着强大的力量。哪怕是那些我们熟悉而又朴素的文字,朗读者带给我们的依然是不一样的情怀。
文字有情感的力量
那对在鲜花谷里谈情说爱的夫妻,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他们已经人到中年,却依然如热恋一般,特别是他们看着彼此的眼睛,朗读朱生豪先生的情诗的时候,那种唯美的情感,流淌着圣洁的光。
当濮存昕朗读老舍的文字,文字里传达着是命运改变的欢欣;当柳传志朗读给儿子婚礼致辞的文字时,两代人的亲情在文字里滋养,文字象一杯浓烈的酒,甘甜醇饴。
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平常夫妻的口中难以启齿,自从手机微信时代来临,多数人表达方式也增添了路径,用文字传达平时觉得羞涩的情感,也会让人顿生浪漫与温暖。
当麦家叛逆的儿子漂洋过海去求学,他通过一封纯文字的书信,赢得了儿子发来的表情,两代人的旷日持久的感情隔阂消融在静默的文字里。作为作家的麦家,最后只能借助他擅长的文字来解决多年无法解决的人生难题。文字带着魔力,让遥远的心能够靠得很近。
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读到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诗时,声音哽噎,眼中泛着泪花,年迈者的情感充沛而真挚。这个细节感动了亿万观众。简单的一句诗,让人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含蓄、隽永、绵延久远。
忽然就明白,曾国藩家书的份量,傅雷家书的力量。还有无数古人留下的文字,带给我们温暖,意味深长。
文字有信任的力量
在第二期里,童话大王郑渊洁,读小学时因为思维活跃,不招老师喜欢,改了老师的作文题,还和老师辩论,结果被学校开除了。父亲在读他的检讨时发现了儿子的天赋,于是欣然说:没关系,我在家教你。这么严重的问题被父亲一句简单的话化解了。从而打造出了中国的一代童话大王,造福了无数孩子。
不仅如此,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也是在家里学习,而后成才的。祖孙三代都是通过自学,完成了人生的求学大业。
父亲有一次问郑渊洁: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少年?
郑渊洁说:只要您和妈活着,我就一直写下去。
父亲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就一直活下去。
这是父子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文字里。只要有了对文字的信任,我们就可以战胜横在我们面前的阻挡。
蒋雯丽对艾滋病人的信任和帮助,林兆铭对动物的信任和救助,他们带给我们的朗读,让我们更多地接收到了自身狭小空间以外的一种力量。
还有那个双耳失聪的杨乃斌,母亲陪伴她16年的求学经历,震撼了无数人。在表达对母亲的爱的时候,他读了冰心的《不为什么》,是的,爱无需理由,只要有你就已足够。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表达过无数的信任与爱,而当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当文字用声音传达到我们的耳朵,那股力量就进入了我们的血脉。
乔榛,这位声音的使者,他为多部翻译片配过音,妻子多年的关照,把他多次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他们共同朗读了《我愿意是激流》。那片深情带给我们的是感动与激励。
这就是文字的魔力。
文字和声音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美
有“小冬皇”美誉的王佩瑜,是京剧余派传人,她看起来外形文弱,但她一张口就行腔高亢、清亮深邃,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她的一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令人耳目一新。她的一招一式,让人欣赏到她的声音之美,吐字、发音、用气、行腔诸方面精心调度,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体现出“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韵。严谨工整的吐字、规范有矩的行腔,深显她高超的余派风范。把苏轼的这首词表现到了美的极致。她眉宇间显露出的儒雅书卷气,言谈举止又显示出她阳刚雄浑的大气。网友一片好评。借助文字,声音传递的力量穿透了时空。
前一阵听台湾作家白先勇讲他几十年复兴昆曲所作的努力,字里行间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无限深情。文字或者说汉字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
当我们每个人都焦虑,想要学更多的东西时候,当我们就连看一篇文章,都只想看干货的时候。我们只剩下焦虑和功利。我们只想赚钱,只想成功。而这些文字,有力量的文字已经被视作无用的东西,可有可无的东西丢弃一边了。因为我们觉得它不能赚钱。
可是当我们静心去看《朗读者》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这些抒情的文字原来这么美,这些看上去无用的文字,却可以这样温暖人心。
是《朗读者》带着我们去学会欣赏无用之美。停一停匆忙的脚步领略文字传递给我们的力量与慰籍,培养出对事物的耐心和温情,去掉浮躁与戾气。
让我们一起去朗读吧,哪怕听听别人的朗读也会泪流满面,内心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