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的是《我与地坛》初中课本里节选了一篇课文。距离上次阅读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再读这本书时已经全然理解作者了。
作者史铁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插队作为最早的一批下乡知青。后因双腿瘫痪回京治疗。按他自己的话说:活到最灿烂的年纪,忽然折了腿!
这本书讲述了他病后的故事和整个心理历程。这样花一样的年华里突然失去了双腿,对他的打击是无以言表的。他说刚刚双腿瘫痪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突然的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一直包围着他,让他喘不过气来!对家人对母亲也是一样不顺遂自己心意,就大发脾气。后面他遇见写作,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和曙光.....
他的人生无遗是一种逆袭是一种励志的典范。
如果你觉得人生幸运,那么你应该读读史铁生!如果你觉得人生充满不幸,那么,你一定要读读史铁生。那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史铁生,那个被命运按在轮椅上,精神却傲然挺立的史铁生!
史铁生早年在清华附中上学的时候曾是80米跨栏冠军,可是命运偏偏给他开了一个玩笑,20岁那年延安插队,住窑洞,陕北的冬天窑洞冷的像冰窟,黄土高原上放牛的史铁生,突遇暴雨和冰雹,无处躲雨的他后来大病一场。他以为自己身体强壮,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一年后下肢彻底瘫痪,不得不回北京养病。
这本书的的内容里穿插着几张他的照片,他少年时与母亲的合照、他头系毛巾站在陕北高原上抱着小羊笑颜如花儿的模样,他独自一人在地坛公园里,坐在轮椅上,旁边许多粗壮的大树做着衬景。
从此,史铁生的人生用一句话概括:主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他说:“我是残疾人,但不是残废”。瘫痪后,他一边写作,一边工作。每天摇着轮椅到街道的工厂去上班,在仿古家具上画画儿,每月挣十几元贴补家用,一干就是七年。
在他那六七平米的小屋里,他每天不停的写作。在许多人眼里,史铁生的人生入了低谷,应该变得沉默自闭,绝望无比。朋友去看他,他一直都是笑嘻嘻的,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倒异常开朗,聊起天来滔滔不绝,只要是好玩的事,好吃的东西,他都为之痴迷。从文学到体育,又从体育聊到旅游,天南地北,无所不聊。生病后,他的胃口不减,尤其爱吃肉,朋友去看他,他竟能坐在轮椅上给大家炒菜,一边炒菜一边和大家有说有笑,那顿饭朋友吃的泪流满面。
生活就是这样,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某些事壮烈死去,而会因为某件事兴高采烈,认认真真的活下去!
这样爽朗乐观的人其实也经历过幽暗迷茫的一段心理重建恢复期。他在书里曾经讲述他刚生病时的痛苦样子。家里不能有声音,他经常自己外出,不喜欢任何人跟着他,一个人出去,北京胡同有条路特别难走,他经常翻车,但却不喜欢麻烦别人,不吭声的一个人自己扶起轮椅继续赶路。母亲看到他磕破的伤痕,常常背地里哭泣。母亲还经常偷偷的去看他,远远的望一眼,他喜欢一个人去离家附近的地坛公园。一个人去,寂静的地坛公园里一坐就是一下午,望着地坛里的天空、大树、一草一木、还有来来往往逛公园的人们。他说地坛公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轮椅印记,可见他当时有多孤单寂寞。他还讲述了偌大的公园里母亲焦急的寻他的场景,流露出来的满满的愧疚和对母亲的思念。
瘫痪对于一个人本就是致命打击,而命运多舛的他在几年后又被查出得了肾病!连正常排尿都困难,他书中讲述了他在协和医院住院的日子。每个医生护士都认识他,都对他特别关心,他是那么怀着感恩的心情描述着当时住院的日子里接触到的人和事儿。包括他的病友,他总是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人,把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给每一个人。史铁生说,把疾病交给医生,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快乐和勇气留给自己。
要么好好活着,要么立马死。
史铁生有一万种理由选择死,但是他选择了处之泰然的接受命运的考验。
他在《我与地坛》中写到:死是一件无须乎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命运可以摧残一切光鲜好看的皮囊,却杀不死一个坚强不屈的灵魂。
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微笑,努力的让它们变得柔软细腻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