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又又又上热搜了。
5月31日。
据路透社报道:
马斯克在发送给员工的邮件中,要求想远程办公的员工每周至少在办公室40小时,否则就离开特斯拉。
①
居家办公缘起缘灭?
▽
居家办公这件事其实并不新鲜。
早在万历年间。
万历在位48年就有过30年不上朝的历史。
至于当下。
早在1973年。
美国火箭专家杰克·尼尔斯提出了远程办公的概念。
1979年。
IBM就开始了远程工作机制的尝试,并且事实也证明成效显著,IBM的远程工作人员数量也一度激增。
1983年。
大约有2000名IBM员工处于这种远程工作的模式状态。
1989年。
欧洲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甚至认为,私人电话的出现标志着大型办公室开始走向终结。
1993年。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宣也曾表示:“通勤上班过时了。”
2009年。
BM 的一份报告称,它在全球 173 个国家共计 386000 名员工当中,大约有 40% 的员工根本就没有任何实体办公场所。
这也为 IBM 共计节省了58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约20 亿美元成本。
几乎有 40% 的 IBM 员工采用了远程工作形式。
只不过。
2017年3月。
IBM 却表示想要取消远程工作机制,让数千名远程工作人员再次回到实体办公场所。
2020年。
盖洛普公司当年的《美国职场状况》研究报告曾表示,当有60%-80%的时间不必前往办公室,即一周3-4天进行远程办公,员工可实现最佳绩效。
只是这份报告是不是适合每一家公司?
盖洛普也不敢保证。
3月。
脸书员工开始居家办公。
苹果CEO库克也曾鼓励其全球大多数办事处的员工一周内在家办公。
5月。
扎克伯格一度表示。
未来5到10年间,Facebook一半员工将远程办公。
2021年6月。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员工应在9月初开始每周至少返回办公室三天。
Facebook则表示,公司预计将在今年 10 月之前重新开放所有美国的办公室,同时也为员工提供灵活工作的选项。
8月。
谷歌表示。
将批准8000多员工在家办公,但薪酬最高下降25%。
2022年3月。
Twitter 宣布将全面重新开放办公室。
4月。
美国的苹果公司员工开始返回办公室,结束了疫情期间为期两年的在家办公政策。
谷歌公司通知其旧金山湾区等美国多地员工开始重返办公室。
再有。
就是马斯克这一出了。
要么复工;
要么滚蛋。
②
居家办公冷暖自知?
▽
对于我们来说。
因为疫情原因。
大家对于居家隔离和居家办公的的体会应该更深。
2020年2月。
企业大规模上云,掀起了在线办公潮的第一幕。
阿里旗下钉钉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字节旗下飞书也一直在“奋起直追”。
腾讯旗下企微也在“猥琐发育”。
但这其实只是居家办公的一点前奏。
甚至连前浪都算不上。
2022年年初至今。
奥密克戎的肆虐让全国多个城市经历“静默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宣布过静默的城市超过了40个。
大环境之下。
居家办公更难能可贵。
不过。
居家办公好不好却是冷暖自知?
有人表示:
远程办公和居家的模式给自己提供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将原本的通勤时间转化为工作间隙碎片化的学习、健身或者休息,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也有人表示:
远程办公和居家的模式会让工作时间延长,甚至24小时待命,让人身心俱疲。
3月22日至4月22日。
根据前程无忧对3,318位远程办公的职场人士的调研:
有65%的受访者表示居家办公下的日均工作时长不同程度地被延长;有45.0%的受访者表示居家办公期间的工作效率较实体办公有所下降,也有40.1%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增大。
但真实的体验到底如何?
恐怕只有打工人自己清楚。
③
居家办公矛盾的根本?
▽
居家办公到底如何?
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和员工在疫情之下的办公焦虑。
但这种好处却抵挡不了一些企业摆烂。
造成企业和打工人双方的痛苦。
有企业还没开工,就开始要求恢复性训练。
有企业严禁在家做饭,点外卖必须够次数。
有企业要求离开摄像头不要超过10分钟,如有就需要和人事说明情况。
有企业表示当日若有30分钟或2小时出现未开启视频或不在岗情况,则视为缺勤。
甚至有企业要求员工连夜安装电脑监控软件,必须每5分钟自动截屏抓拍一次人脸,每天截屏不够89次的算旷工,就要扣除全部绩效,领导和HR也跟着扣钱,以至于“大家不敢去上厕所”。
当然。
居家办公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协作模式,尤其是新冠疫情还看不大根除的可能的时候,至少现在的它不会因为某个人和部分企业的意志扭转。
但其实居家办公矛盾的根本?
还是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工作和家庭,工作和生活的边界。
个人和企业都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所谓:
喜欢就是克制。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马斯克这一嗓子可谓是把居家办公又一枪送回了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