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是星期六,小外甥正好有空。一早,他就打电话来,约我们一起外出游玩,还说要带着外婆,让她老人家也出去走走。那天,刚好我有广州的老师来从化,约同一起游览杨村的鸡啼石。我不能陪母亲,只好叫太太陪同他们一起去南平。
母亲是一九一九年出生的,经历过许许多多磨难,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多年的艰苦生活,使她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观,不畏艰险的性格。她告诉我们,她曾多次与死神擦身而过。第一次是在少年时,她在看三哥拆弄日本人留下的炮弹时,炮弹一下子炸开来,两人全身鲜血淋漓的,医生从他们身上夾起成碟子的弹片。来到龙家后,一次在水闩(地名,三面环水,现在凯旋宫至商贸城一带)割禾,她挑着两大捆禾穗,走到小海河中。河水突然暴涨,她被河水冲浮起来,一直漂浮到两里多远,才自己抓住河边的水翁树枝走上岸来。在抗日战争走日本仔的时候,更是多次历险,好在都有惊无险,终于挺到抗日战争胜利。在生七妹时,正是比较困难的时期,她没有什么东西好吃,大病一场,差点保不住性命了,又被政府送到医院里疗养,捡回一条性命。像这样的事例,真的是不胜枚举。这次游览南平村,爬山道,穿溪谷,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当我太太把预想到的困难告诉她时,她说:“有乜野咁难吖,难得过走日本仔!”她说,在家也是闷着,出去走走几好㗎。于是,老母亲,大姐(也快八十岁了),我太太,小外甥和他的小儿子等,一行五人,驱车直达灌村的南平村。当车子经过南平村的大竹门时,我母亲问我太太:“这个是什么,样子咁古怪嘅?"当我太太告诉她是大门口,大牌坊,是用竹子做的时,她说:“竹子我就见得多了,以前年年用竹篾织大窝。估唔到(想不到)用竹搭的吔都咁好睇,几靓咖"。在路中见到那棵据说是仙女变的龙眼树时,她一下子就确定:“这棵树起码生长了两百几十年!"
车子开到山脚下停车场,五人沿着小溪旁的小道上山。一路上,流水潺潺,风光无限,母亲的兴致很高,一直有说有笑。途中,遇到村委的村主任。村主任很惊讶,连说:"真难得,真难想象。估唔到在这里遇到你!若不是亲眼见到,根本就不会相信,咁大岁数的老人在游南平”。南平村的登山游览小路崎岖不平,山坑流水,怪石嶙峋,我百岁的母亲居然在小道上攀登!村主任关心地说:“你是上山还是下山呢?有人陪着来吗?要不要我帮帮你?"当知道有我太太和大姐等人陪着时,他连说一定要照顾好老人家,要注意安全等等。并且向围上来的游客说:“我们禾倉村有三位百岁老人。她是第一位敢来游南平登山道的。"
以前,许多来探访我和我母亲的朋友,都说我母亲是活神仙,常要与她合影留念,说是要沾沾仙气。这次也不例外。当这些游客听说我母亲今年一百周岁时,纷纷走过来,要与她合影。
老母亲很开心。她已经习惯与各类人物合影,有时还会配合各种动作和姿势。上次游览温泉松园时,也遇到与她合影的游客。温泉松园的路是水泥大道,很平整,沒有什么危险性。我们很低调,没有说什么。知道我母亲一百岁的人不多,与母亲拍照的人也不算多,大部分都是熟人或朋友。这次经村主任一说,附近的游客都走过来,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见面,素不相识。登山小道狭窄不平,有一点点的危险。为了安全,避免拥挤,我大姐和太太只好劝退后面赶过来的拍照者。
南平上山道旁的溪水明净清澈,潺潺如古代倩女弹奏的清脆琴音。有时轻吟低唱,有时轻佻微嗔。它流经的河道弯弯曲曲,不时有巨石阻拦。这时,它只好绕道迂回,谦恭避让,飞溅的水花如朵朵洁白的水晶花。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透过溪边树隙,映照在溪水上,水波如银光闪烁。小溪迂回在嵯峨乱石间,迂回在密林长藤菖蒲中。流动的溪水带走夏日的暑气。一阵阵的凉风扑面而来。这里的空气包含的负离子特别多,呼吸起来令人特别舒服,使人不觉登山的劳累。小孩子情不自禁地跳到溪水中玩耍,拍水嘻笑之声不绝。我母亲也忍不住,走到溪水中洗手抹脸浸脚,一股清凉的满足,浮现在她有许多老人斑的脸上。
南平村村前村后,山上溪流中,都有许多巨大的各种形状的石头。最著名的可能是荔枝石了。一块近似圆形的石头就像荔枝一样,有皮有肉,还有剥开一部分的荔枝壳呢!为了使游人不沉闷,在游玩中学到知识,南平人还请书法家写上各种优美的文字,请工匠凿刻在巨石上。这是他们的乡俗传统。在凤凰山另一边的一块巨石上,还留有当地明朝名人黎民表写下的巨大"寿"字遗迹呢!母亲一行有幸遇到当代书法名家乔平的"中国梦"。母亲在一百岁时登上凤凰山,或者是她曾经的梦吧!好梦还是应该经常有的,说不定梦想真的会实现呢!
梦是美好的,现实是应该正视的。母亲毕竟一百多岁,在登山路上,遇到大一点的缺口路障,跨越时还是比较吃力的。这时,小外甥男子汉的作用就充分发挥出来了。他扶着外婆,把整个人的关注都放在她的身上。有时,几乎是把外婆提抱起来,大步跨越过这些障碍。大姐和我太太在后面拿着东西,有时也在帮扶着老母亲,尽可能不让她遇到一点点的危险。走累了,在一块大石头上,他们休息了一会儿。母亲的话匣子又打开了。这次讲的是在抗日战争逃难时,我父亲挑着一副重担逃到灌村盖洞。担子的一头装着粮食,另一头装着棉被衣服等等。棉被的上面,坐着的竟是小时候的大姐。这些事大姐可能已经忘记了,母亲却清晰地记着。一些细节讲得活灵活现,引起一阵阵的哄堂大笑。
在路上,不时会遇到一些小危险,大姐和我太太都有些后怕。老人家常有骨质疏松,她们一路上小心翼翼,小小的意外也不能发生。在登上山顶时,她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小外甥在扶着外婆过了危险地段后,连忙向来路走回去。他说再也不能让外婆走下山了。他要下山把车子开到山上的停车坪。当他们会合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就坐着车子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小外甥说下次要去溪头村玩,问外婆敢不敢去。我母亲坚定地说:“去!你们敢去,我就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