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叶老师的文章《孩子想烫头发(妈妈为什么累)》,而后举一反三(975篇)

当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这些当家长的,尤其当妈妈的,总是想身先士卒,冲在了问题的第一线,总想替孩子挡“几刀”!可我们也是血肉之躯,有累的时候,委屈的时候,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那怎么办呢?我就从叶老师的文章中,理出了一点头绪,感觉能支持到昨天问询我问题的朋友!接下来,我开始“敲黑板,划重点了哈”!!!

一、问题陈述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提到,身在异乡他国的闺女有个小烦恼,闺女很希望和同在异乡他国的男同学保持单纯的朋友关系,不想有更深入的发展,但又担心男同学知道自己的心迹之后会抽身而去,自己会很受伤!妈妈听了闺女的话,感觉帮不上孩子,有点儿小失落!同时,她在面对其他的好多问题上,往往也有心力交瘁之感。

二、我的建议

第一点:明确责任边界——这是孩子的事,不是你的战场

亲爱的,你累,是因为你想做一百分的妈妈,孩子每一次的问题,你都想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为孩子遮挡风雨!每一次都想替孩子消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既要考虑她未来的前途命运,还担心她生活上出岔子!但孩子成年了,直面和同学之间的问题,理应由她自己来面对,她的人生只能有她自己自编自导自演。当妈妈的,最多就是台下的观众,当闺女演好了,咱给她掌声,希望她好了更好;当她演砸了,咱就在身边默默地陪伴,等着她有朝一日绝地反击的那一天,相信闺女!

你越把事儿揽在身上,越要替她考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果你累垮了,还变成‘你支持孩子 vs 她增加人生阅历’——明明该是孩子自己成长的事啊!”

第二点:巧妙交还责任——支持孩子 ≠ 随时随地替孩子想办法

妈妈该做的是:1. 明确支持孩子: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你都是妈妈的孩子,妈妈尊重你,但妈妈提醒你,安全第一!

2.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的看待+妈妈的看待(人生中有很多分离是无法避免的,离、合、聚、散是人生常态。不管是人、事或者物,在一起时唯一的意义就是帮助对方成长,当这份意义完成的时候,也就是“分离”的时候。带着一份感恩的心态,接受所得到的一切,同时,在过程里尽己所能做我该做的,帮助对方成长,如此而已!付出与收获有了充分的平衡,缘起则聚缘尽则散,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分离之悲真正的意义是让我们感恩相聚之喜,同时更珍惜当下)+妈妈把闺女圈在一起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妈妈相信你能处理好。

3.这不是甩锅,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成年了,该学会面对学习以及未来的人际关系,当妈妈扛下所有,反而剥夺她成长的机会。

关键提醒妈妈:你心疼孩子,但别忘了心疼自己!闺女本就是爸爸妈妈的闺女,但你替老公扛责任,所有的事情就砸向你,压垮你了。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不该只有你当‘缓冲垫’。你退一步,爸爸才能向前,给到闺女应有的力量和支持,让闺女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爸爸的父爱如山。”

三、妈妈们的“过度责任感” 

误区:认为“全家的事儿=我的责任”,孩子没做好=自己没做好。 

真相:夫妻是拴在一根绳上的两只蚂蚱,孩子们未来好坏、优劣,爸爸妈妈谁也逃不了干系。闺女的事情,爸爸也得参与,都该由本人表达,而非靠你中转,甚至你也不去中转,而是自己默默承担。

好妈妈不是消火栓,而是教练员——你可以提供支持,但别替孩子上场打球。孩子的人生,孩子主演。你轻松了,你愉悦了,你成长了,稳稳地托举着老公,滋养着孩子,家反而更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