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出门在电梯里看到了楼上的小女孩,她在开心地哼着不成调的歌曲,爸爸陪着他一起用手在打节奏,顿时觉得非常可爱。于是我忍不住和她打了声招呼,问问她今天上不上学,上学开心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也非常认真而又稚气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一旁的爸爸也笑盈盈的看着我,没有加以阻止,而是给予自己女儿的回答以肯定。
下了电梯之后我去扔垃圾,女孩坐上了爸爸的电动车,我们在垃圾分类处又碰面了,这次是女孩主动和我打招呼说,再见呀姐姐,顿时我的心里像绽放了一束小烟花一样开心,感觉受到了女孩的祝福一般。大概是长久以来一直都是被称呼为阿姨,突然听到了姐姐这个称呼,倍感亲切。
与我同路的同事,在路上回想着刚才那件事和我说,如果我是小女孩的家长,我未必会喜欢有陌生人和我的女儿说话哦。我有些不解,便询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也说不清,大概是出于对自己女儿的一种本能保护吧。这让我有些许难过,感觉做了一件错事。
不过很快我就释怀了,毕竟女孩的爸爸看起来也挺高兴的,并没有流露出厌恶的神情。这让我想到了最近被讨论的很火的社交牛逼症。有的网红们为了凑热点,抛去了社交的应有礼貌,卖弄这自以为是的才华。大概友人是被这类网红给弄膈应了吧。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流量成了财富的密码,追赶每一个热点,成为了网红们的必修功课,越来越多的信息洪流冲击着我们的脑神经,似乎冲垮我们原有的道德和原则。流量与网红本是两个中性词,但随着部分网红为了流量,不断的践踏着我们的底线,让这两个词语变成了贬义词。也让众多网红变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都影响到了普通人的正常社交。真不知是时代的悲哀还是我跟不上这时代了。
社交牛逼症刚开始还是网络上的人们对于自己父母社交能力的赞赏。我们的父母好像自带社交的本领和天赋,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正的诠释了何为远亲不如近邻。当代年轻人由于工作的压力使得自己逐渐失去了社交的能力,他们在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已经没有任何精力再去做社交的工作,也逐渐和身边的人越来越有隔膜,越来越冷漠。本想着这阵突然大火的社交牛逼症,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走出自己内心,打开心扉拥抱周围的世界,可别再让一波为了流量而蹭热度的网红们,把这个词语搞得乌烟瘴气,让人们原本放下的心防,又重新建立甚至建的更高。
突然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