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印安(陈伯安老师)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了读书和写作的奥秘:博览群书且能融会贯通,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在实际生活中,读书破万卷的人是不多见的。可是,深受一卷好书影响,由此激发了读书的热情与兴趣,并逐步悟“破”读书天机的人,却是很多的。
我国著名史学家吴晗,在他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时,还是一位刚满20岁的热血青年。一次,他在街市的一个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了《碧血录》这本书,立即购回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这本书记载着明朝天启年间,东林党人被魏忠贤所冤杀的史实。青年吴晗“读完此书,胸中不知是甜是辣”,对东林党人的深切敬意,对魏忠贤的极度憎恨油然而生。这部浸透东林党人满腔热血的史书,对吴晗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坚定了他研究明史的志向,使他终于成为一代史学大师。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在中学时代对《昭明文选》爱不释手,常在课余反复诵读,其中有许多名篇都背得滚瓜烂熟。《昭明文选》使苏步青终生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他常常情不自禁吟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类的佳句,被同行们誉为最具人文素质的数学家。
文学大师巴金,晚年回忆少小读书的光景,饶有兴趣地说道:“我从前在私塾念书的时候,老师唯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在当时,我背得较熟的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二百多篇散文的选集。读多了、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能慢慢体会到它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现在,我仍然感谢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真正的启蒙老师。”
类似的例子,是著名诗人臧克家,讲他少年时代深受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影响,特别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令他百读不厌,得益极大,对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老诗人暮年重读这篇游记,感慨万千,对这篇妙文推崇备至:“儿时朗读,百遍如新,沉醉其中,如饮美酒。今日重读,依然如此,佳作不朽,万古长青。”
当今文坛名家汪曾祺,最崇拜明代作家归有光,特别喜爱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记》,说这篇散文对他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曾充满感情地说:“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有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
看来,不管是一卷“破”读书,还是读书破万卷,都贵在一个“破”字。“破”即“通”,通,才能开发性灵,通,才能培养胸襟、“通”才能成其“大”,不大不博,读书终无所获。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